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推廣地方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的通知》,總結來自臺州等8個城市的72條典型做法,并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予以推廣。10月25日至2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跨區域協同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浙江省臺州市召開,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基于對全國民營經濟的監測評估積累以及對臺州作為地方典型樣板的深入調研,運用“大數據+統計數據”,在會上正式發布全國首個地級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臺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2020)》,旨在評估城市民營經濟發展狀況,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跨區域協同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臺州召開
臺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在會上發布
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強作指數解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快速成長壯大,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如何引導和服務民營企業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大作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科學謀劃、跟蹤監測、及時研判。2020年,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啟動基于大數據的全國民營經濟監測評估研究,并將臺州作為首個地方典型樣板,開展深入城市層面的民營經濟細化評估實踐,通過構建指標體系并生成指數,量化評估民營經濟發展水平。
作為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的臺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長三角位置相對邊緣,區位優勢并不明顯,但呈現出民營經濟發達、制造業基礎扎實的顯著特征,并且通過加強跨區域協同補短板、鍛長板,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實招多、成效顯。那么,臺州有什么發展密碼和典型經驗可供全國學習借鑒?下面,我們通過指數評估情況,一探究竟。
>>>民營經濟識別
由于民營經濟口徑在全國范圍暫無統一界定標準,課題組根據有關部門文件及臺州實際,將民營經濟口徑確定為:除國有控股、港澳臺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其中,民營企業的識別是關鍵點,課題組基于工商大數據庫,通過股權穿透識別企業實際控制人類型,完成了民營、國有、外商及港澳臺商等較為完整的企業分類。同時,采用“大數據+統計數據”相結合的方法,較為全面準確地建立起民營經濟專項數據體系,進而展開分析評估。
>>>臺州民營經濟畫像
《臺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2020)》緊扣高質量發展內涵,從民營經濟的活力效益、要素環境、發展質量、貢獻作用四大板塊進行考察,評估指標體系由4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45個三級指標構成。
2020年臺州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總得分為83.7分,較2019年總得分(82.8分)提升1.1%。除“活力效益”板塊受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外,其他三個板塊均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彰顯臺州民營經濟的發展韌勁。
臺州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一級指標得分及增速
通過指數評估、調研走訪及與其他地區的數據對比,課題組發現臺州雖然在規模體量方面不具優勢,但呈現出新發展理念下的高質量發展趨勢,“濃厚的企業家精神+有為政府的有力支撐”形成了良好的雙輪驅動效果,“注重苦練內功+善于向外借力”快速積累民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供給良性互動”為勤勞創新誠信致富打牢扎實持久基石。
特點1:市場有活力,民企“小而美”
2020年末,臺州市共有民營企業22.2萬家、個體工商戶46.6萬家、社會組織7407家。各類民營主體較2019年均實現數量增長,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2%,個體工商戶數量同比增長11.8%。每萬人擁有民營市場主體數達1049.5家,較2019年增加81.4家。
在全國491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4090家為民營企業,民營占比83.1%;臺州擁有32家,100%全部為民營企業。在全國677家“單項冠軍”企業中,439家為民營企業,民營占比64.8%;臺州擁有10家,其中9家為民營企業,占比90%,均呈現出民營數量較多且占比高的特點。另據臺州披露數據,企業擁有國內外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隱形冠軍”產品307個。
長三角城市“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分布情況
并且,民營企業積極登陸資本市場,截至2020年末,臺州擁有民營上市公司54家,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四位,民營占全市上市公司數量的87.1%。2020年臺州民營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35.28億元/家,較2019年增長4.4%;平均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07億元/家,較2019年增長60.7%,表現出較強成長性。而對比來看,臺州民營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低于同期全國水平(48.21億元/家)和浙江省水平(42.14億元/家),一方面說明臺州民營上市公司有待進一步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說明臺州有更多小規模民營企業有意愿且有能力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體現出“小而美”的特點。
特點2:制造業發達,配套產業門類齊全
以“制造之都”著稱的臺州有31.2%的企業從事制造業,其中94.2%為民營企業。民營制造業集聚度高,相較于全國民營企業制造業數量區位熵(區位熵是城市該行業民營企業數量占城市所有民營企業數量比例與全國該行業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國所有民營企業數量比例之比)為2.89,位于全國城市前列;而制造業也是臺州市內民營企業數量區位熵最高的行業門類。臺州制造業門類較為齊全,民營企業覆蓋了近九成制造業行業小類。從行業大類來看,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汽車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是臺州在長三角城市范圍內民營企業集聚的優勢行業。目前臺州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21個,國家級產業基地68個,重點培育汽車、醫藥健康、智能縫制設備、高端磨具、泵與電機、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等現代產業集群,是長三角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制造業大類民營企業數量區位熵測算
特點3:企業家精神濃厚,科技創新投入更下功夫
臺州民營企業家在創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扛得起大旗、經得起大浪、擔得起大義、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的企業家精神,構成了臺州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脊梁”,這在調研走訪民營企業、傾聽民營企業家講述創業發展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尤為深切,并且眾多頭部企業家都具有堅持實業干主業、看準形勢敢闖會干、要做就做行業老大的品質能力共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專注細分領域做優做強。在2020年疫情造成市場預期不穩的情況下,雖然民間投資大幅放緩,但民營企業研發投入大幅增加,民營企業從擴大產能等“硬投資”更多轉向研發創新等“軟投資”,不盲目擴張,更加注重苦練內功,蓄勢待發。
2020年臺州市民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為119.9億元,較2019年增長25.8%;民營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每家研發支出為269.6萬元,較2019年增加43.8萬元;民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強度(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2.7%,較2019年提升0.4個百分點。民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民營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65.3%,較2019年提升3.5個百分點。臺州民營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910件,較2019年增長73.0%;占全部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的93.5%,較2019年提高1.6個百分點。
臺州市近三年發明專利授權情況
特點4:善于向外借力,拓寬發展空間
臺州市積極縮小區位優勢不強帶來的差距,注重內外聯動、區域協同,通過海外并購、科創飛地、高校合作、人才引進等方式,彌補技術、人才等自身短板,利用外部優質資源快速提升核心能力,激活發展動能,再進一步向外拓展。海外并購方面,以吉利集團、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為跨境并購的成功典型代表,臺州民營企業在歐洲、美國等16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累計完成54起海外并購,并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境外并購的十條意見》,鼓勵企業通過海外并購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產學研聯動方面,在調研走訪頭部民企過程中,發現其共性之一是在上海、杭州、武漢等高校資源豐富的大城市以及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實現“研發在外地、轉化在本地”。臺州已累計建成長三角“科創飛地”14個,并吸引多個高校院所在臺州建立研發平臺和轉化基地,在技術研發方面賦能小微企業。
從長三角區域民企股本金流動來看,臺州是2020年浙江省唯一呈現民營企業股本金投出和吸引雙增長的城市。根據企業年報數據,2020年臺州市民營企業對長三角區域的股本金投出額和吸引額分別為40.6億元、54.3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42.4%、85.6%。
2020年浙江省各市民營企業向長三角區域股本金投出情況
2020年浙江省各市民營企業吸引長三角區域股本金流入情況
特色5:解決企業發展痛點,支持民營舉措到位
臺州針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關鍵痛點問題,改革創新突破,出臺管用實招,為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成長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各類要素和環境。
一是破解民資參與難題。臺州創造條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推行PPP常態化,按照“非禁即入”原則,一律對民間資本開放。杭紹臺鐵路項目作為全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高鐵是重大基礎設施領域向民間投資開放的新突破,將于年底通車。
二是破解招工用工難題。臺州市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化開辦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實行“訂單式”培養。近三年技能人才數量呈現加速增長態勢,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逐年上升。
三是破解用地空間難題。通過小微園區模式盤活土地資源效能,銳意改革突破,允許分割出售、產權分割;在下達工業用地指標時,對建設小微園區的優先安排。
四是破解融資難題。臺州金融供給靈活充沛,通過信用保證基金、拓寬抵質押物范圍、發展信用貸款等多種手段,已較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小微金融改革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末,臺州民營經濟貸款余額為3945.9億元,同比增長19.7%;民營經濟貸款余額占總貸款余額比重達40.3%,較2019年提升1.9個百分點。其中,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達1109.8億元,增長18.0%;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融達65.5億元,增長38.7%,知識產權質押登記額為107.9億元,在全國各地市中排名第一。并且,貸款利率持續下降;不良貸款率為0.68%,較2019年下降0.14個百分點,始終處于較低水平。
臺州市近三年民營經濟貸款余額及占比
此外,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排憂解難的政府服務形成了良好的政商關系。
總的看,臺州市民營經濟已呈現出“889999”的特征,即貢獻了86.2%的稅收、80%的GDP、93.5%的新增發明專利授權、90%以上的就業、98.6%的企業、91.5%的進出口額。同時,民間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接近70%,民營企業利潤貢獻度超過70%,民營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度低于全市整體強度。
近三年臺州市民營經濟貢獻情況
【未來發力點】
臺州民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對比來看,在經營效率、人才素質、數字化轉型升級、交通運輸等方面存有短板和差距,下一步建議推進“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激發企業家精神,不斷加強政策引導和政策保障,推動和支持民營企業轉向生產率驅動式發展,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深化高質量發展。
1.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形成新增長點。隨著產業價值增量更多向研發、設計以及營銷、服務等環節發展,推動制造企業進一步向“制造+服務”、“產品+服務”轉型,并提高研發、采購、物流、售后等生產性服務業效率,為企業成長提供新動力。
2.立足雙循環,繼續支持企業深度國際化。一方面,優化落實“走出去”支持政策,鼓勵企業通過綠地投資、并購重組等方式直接投資發達國家和優質企業,依托其領先技術和市場優勢提升核心能力,謀劃國際化布局。另一方面,瞄準挖掘國內市場,對于依賴進口而國內需求旺盛的領域,加快進口替代和填補空白。
3.激活小微,做強企業梯度培育。繼續保持小微企業發展特色和支持政策,活躍小微企業生態。同時,積極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高市值上市公司-世界級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的路徑,建立多層次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擴大優質企業蓄水池。
4.加強數字化賦能轉型,提升經營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激發產業數字化的生產力效能,培育制造業的數字化優勢,推動生產運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塑傳統行業的生產模式和價值體系,同時做強或引入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并建立完善數字化改造支持政策,推動更多企業“愿意轉”“轉得起”。
5.加大人才招引培育力度,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快構建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結構,靶向引進與主導產業關聯度高的緊缺型產業人才,拓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通道,建立專業化人才服務和特殊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制度。
6.大力推進跨區域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區域協同共同體。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通過跨區域協同補短板、鍛長板,立足自身產業特色,進一步鞏固和放大臺州的比較優勢。加快交通物流、貿易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暢通要素流動的硬環境;深化營商環境建設,推進跨區域政務事項通辦,加強惠企聚才政策的吸引力;以更大力度完善產學研對接合作體系,增進科技成果在臺州的有效轉化,積極推動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持續激發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優化產業布局,形成區域間產業鏈協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