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黃巖區委區政府提出要精心打造“官河古道”,將其列為黃巖區城市建設“一號工程”,讓“官河古道”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綻放新風采,喚起黃巖人心底“千年永寧”的鄉愁記憶,成為增進黃巖人民自豪感、歸屬感和幸福感的惠民工程。如今,在黃巖區住建局、城投集團以及相關街道的共同努力下,該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01
民心所盼 慢行綠環串起美好生活
何謂官河古道?古時由官方所建的護城河,俗稱官河。黃巖的護城河是“一江三河”,即永寧江(澄江)、東官河、南官河、西江河。它們繞城而過、伴城千年,見證了黃巖這座古城的歷史。千年風雨漫漶,官河歷經滄桑。
黃巖古城格局已經延續了千年,“官河古道”工程,旨在把原格局重新利用,沿護城河河道延伸構建綠道,建成供市民休閑游憩、健身消費的復合型多功能空間。作為黃巖區城市建設“一號工程”,該項目將按照“水清可觀、岸綠可游、街繁可貿”的總體思路,打造最佳古城文化傳承地、最美市民休閑游憩地、最靚觀光旅游目的地。
根據設計方案,工程建設范圍涉及“一江三河”沿岸區域,總用地面積約32萬平方米,總長約5.6公里。
翻開地圖,我們不難發現官河將老城區圍成了一個“心形”。城內街巷四通八達,四大水系的河道沿線村落眾多,景點密布。官河古道工程依托這一“江灣水島”特征,利用12座橋梁,串聯起“一江三河”沿岸的節點空間,從而打造一條可“全程通行”的慢行綠環。
河道沿途還將布置10大城市形象打卡點,分別為東官棧道、上河廊橋、橘源橋3個門戶形象景點,西江古道、永寧古渡、官河水街、萃華晨曦4個文化軸線景點和空中酒廊、卷洞聽雨、鷺洲樹屋3個古城基底景點,以體現古城文化、商業文化、書院文化、濱江文化這四個文化核心。
“出門200米即是綠道,沿河而行可見泛舟。在一片自然風光間,我們不時還能邂逅歷經千年的歷史文化遺跡,一轉身又是頗具煙火氣息的商業街巷。”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楊文廣這樣描述建成后的官河古道詩意畫面。
02
合力攻堅 連線成片推進工程建設
“官河古道”工程涉及面廣、實施難度大,去年,項目建設進入全面開工階段,為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區住建局、城投集團等相關單位按照“成熟一塊,推進一塊”的原則,全力沖刺,確保項目早日出形象。
新春伊始,當大家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慶中,老水廠文創園區塊施工現場卻已經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江景漁樓工程現場,幾臺吊機不停運作,工人們忙著綁扎鋼筋,支立模板。而另一邊的立體停車庫建設已經完工,目前正處于設備調試階段。
“老水廠文創園空中酒廊工程預計在下周開始搭建內部鋼結構,彩光秀影裝飾施工準備進場,西江茶樓已經進入到內部裝修階段。”臺州市黃巖市政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胡智文說,“在區住建局和城投集團的帶領下,下階段我們將繼續合力攻堅,爭取在今年5月份完成交付目標。”
黃巖水廠建立于1963年,其建筑是黃巖工業記憶的化身。近年來,黃巖區以老水廠為基底,利用保留的圓筒及配套建筑進行改造設計,打造具有觀賞價值的景觀通道和酒吧平臺。作為城市新的聚集打卡地,老水廠文創園區塊讓人們在游覽休閑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這一偉大的工業記憶。
“官河古道是一個環線,同時又與永寧江綠道相連,未來必將成為黃巖最亮眼的城市地標。我們將把該工程作為提升城市內涵和百姓生活品質的重點工程來打造。”黃巖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海斌表示。
另一邊的東官棧道工程是官河古道項目的重要節點之一,屬于人行景觀橋,南起南官河橘源橋,北至環城東路與世紀大道交叉口,橋梁全長1458米,橫跨環城南路、橫街路、青年路、縣前街、環城東路、東官河路等城區主要路段。橋下梁上部結構采用鋼箱梁,下部結構中橋臺采用重力式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
“東官棧道工程是8月8日開工的,棧道上面的鋼箱梁寬度是3.5米,高度是4.5米至6.5米。目前,樁基施工已全部完成,鋼箱梁吊裝已經完成90%,我們的目標是在6月底之前完成工程建設。”區住建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設中心主任陳紹榮說。
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人車分流,緩解交通壓力,提高出行效率。同時東官棧道將與官河古道項目中其他建筑相連,成為黃巖區又一亮眼的景觀地標。
此外,東城街道、西城街道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工作,完成了“官河古道”東西城段政策處理工作,包括巡特警大樓、小商品市場等,實現了全線無障礙施工。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