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過年,不少學生的“錢袋子”就被壓歲錢塞得鼓鼓的,這也讓詐騙分子動起了歪心思。記者從臺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了解到,1月1日至2月18日,臺州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共立案1163起,涉及學生的詐騙案件96起,占總案發量的2.54%,其中招聘兼職刷單16起,購物消費15起,冒充電商物流類客服15起,買賣游戲賬號裝備14起,引誘匯款8起,其他28起,被騙總金額超190萬元。
在各類詐騙案件中,招聘兼職刷單類案件立案數最多,玉環大學生鄭某在三天時間里損失了十多萬元。據了解,鄭某在線上平臺看到免費領取某品牌禮盒的廣告,在點擊鏈接加入微信群后,被要求下載名為“掌上有贊”的刷單軟件,不僅可以領取禮品,還能通過刷單賺傭金。鄭某在完成注冊后,軟件接待員、派單員、導師依次“上線指導”。刷單前先壓大小和倍率,付錢后再返還本金和傭金,沒多久,鄭某實現了“動動手指就能賺錢”的“無本買賣”。直到對方稱鄭某刷單時違規操作,需要補上出錯的“窟窿”。鄭某在陸續掃碼支付6筆,最高4萬元的款項卻始終沒有收到傭金及本金,才發現自己被騙。
此外,消費購物類案件也在春節期間頻頻出現。仙居縣初中生陳某在QQ空間看到400元出售蘋果手機的信息后心動不已,就向對方發送了好友申請。這次的購物體驗,跟陳某以往的不太一樣,不用轉賬、掃碼,而是用QB進行支付,QB的充值還必須按照對方指定的方式進行。通過對方發來的拼多多付款碼支付了400元后,陳某想著這筆交易算是敲定了,就等手機到手。付完錢沒多久,“賣家”又提出手機從香港發貨,需要支付一筆手續費。等陳某陸續轉賬16554.4元,卻一直不見對方發貨,連“賣家”也聯系不上了。
公安機關提醒,寒假的“小尾巴”臨近,一些不法分子正“抓緊時間”針對學生群體設置重重陷阱,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學生群體尤其是新生要增強識騙、防騙意識,牢記“三不一多”原則。要做到,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