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1月1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趙碧瑩)機器穿梭,手臂揮舞,一條條泵軸生產正酣;鋼花四濺,機器轟鳴,一個個車床全速運轉;搭乘品牌列車,向世界疾馳,一件件“溫嶺造”揚名海外……疫情之下,不少企業發展速度趨緩,而溫嶺泵與電機產業卻逆勢翻盤,繪就了一幅上揚曲線。
日前,記者從泵與電機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論壇暨泵與電機產業提升年活動啟動儀式得知,前三季度,溫嶺市泵與電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172.6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銷售收入171.61億元,同比增長12.6%;實現出口交貨值73.2億元,同比增長了20.1%。
在這份數據背后,是溫嶺市不斷梳理產業鏈,補齊要素鏈,提升價值鏈的沉淀,也是行業持續深耕產品研發、產業集聚和優勢打造的爆發。
“如今,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智能制造等方面已經成為溫嶺泵與電機產業改造提升的關鍵手段,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中尋找發展的新動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場技術風暴正在溫嶺泵與電機產業中悄然醞釀。
2019年,溫嶺發布并實施全國首個泵用永磁電機團體標準,填補了泵用永磁同步電動機系統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上的空白。隨著利歐、新界、東音、大元、西菱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泵企開始布局永磁電機技術,并成功研發生產相關新產品,未來,溫嶺有望顛覆性改變整個產業結構和市場格局,成為引領泵業新一輪技術發展的先行者。
為了打通“創新鏈”, 溫嶺市還通過引入清華大學、江蘇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科研和人才資源,建成投用省級泵與電機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集聚國家水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26家創新服務平臺,為泵企提供人才引進、技術研發、創業孵化、檢驗檢測等“一站式”服務。今年以來,溫嶺市共實施泵類關鍵共性技術攻關114項,簽訂合同2162個、合作金額超1.3億元,實現產值轉化超100億元。
創新要素和創新體系的持續發力,讓溫嶺泵與電機產業的創新優勢日益凸顯。目前,全市泵與電機產業中擁有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室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企業研究院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8家。
“積極開展‘強鏈’‘補鏈’‘延鏈’工程,以提高泵與電機產業國際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為導向,爭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依賴規模擴張轉向提高質量效益,引導產業實現從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從中低端生產向中高端制造的‘雙轉型’,努力打造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這是接下去溫嶺泵與電機產業發展的目標。”這位負責人說,溫嶺市將通過實施產業鏈提質增效、創新平臺提能造峰、企業主體提檔升級、市場拓展提速擴面、人才培育提標加壓、要素保障提質提效等“六大提升工程”,全力推動泵與電機產業補短板、鍛長板,著力突破傳統產業“技術固結”和“效益瓶頸”,加快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而此次中國(溫嶺)泵與電機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論壇正是溫嶺市泵與電機產業集群發展提升年活動的一個縮影,通過邀請業內大咖,聚焦“雙循環”戰略,探索智能制造之路,剖析技術難點等多個方面,為產業提升發展指明方向。
據了解,為了鼓勵泵與電機企業創新轉型,向智能制造縱深推進,在此之前,溫嶺市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提高補助標準、高效兌現等技改政策,激發企業技改活力,加快生產流程智能化改造,近年來對泵業項目補助資金超過1億元。
與此同時,集聚平臺的搭建也正方興未艾。東部新區正大力打造泵業上市公司產業園,積極探索一企建一園、一園帶多企的園中園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鐵路新區規劃建設占地3.6平方公里、總投資80億的泵業特色小鎮,將成為集研發、檢測、展示、生產為一體的產業綜合體;而在大溪、澤國等泵業集中區域,溫嶺市規劃將建設20個泵與電機小微園,總占地面積超過2000畝,目前已建成10個,占地超1000畝,為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