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一江山(島)之前,我調到海門部隊機修廠,給新造的木船裝機器”、“一次臺風來漲大潮,把放在岸上的機器都泡了”、“一江山(島)解放后,我跟部隊上了大陳島,住在上大陳修理(被遺棄的)汽車”……近日,一封充滿對大陳島回憶的信,從山東棗莊寄到了椒江區委老干部局。
這封信是九旬老兵朱朝立寫的。朱朝立,是山東省棗莊市的一名離休干部。在這封來信中,他回憶了自己在解放一江山島和上島助力墾荒的經歷。寥寥數言、真情質樸,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大陳島的牽掛和深情。
“這是一封特殊的來信。”椒江區委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員在收到信后,根據信封上的地址,立即與山東省棗莊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員進行了聯系,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工作人員聯系到了朱朝立。
90歲的朱朝立盡管有些耳聾,對許多事情的記憶已經消失,但是他腦海中的這段“大陳記憶”卻不曾被忘卻,“這段經歷,讓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467名青年的大陳島故事后,倍感親切。”他高興地與工作人員分享了他年輕時的經歷,展示了自己當年所獲的榮譽,還把這段大陳記憶詳細地寫了下來。
朱朝立回憶,1954年,他在浙江軍區后勤部汽車修理連,之后來到臨海縣海門(現椒江區)部隊的機械廠工作,為解放一江山島新造的木船安裝四缸柴油機。“有一次臺風刮得很大,漲大潮,在岸上的機器都被水泡了,我們就馬上重新安裝。”朱老回憶著打一江山島前的情形,而他負責安裝的這些船,都是為后來解放一江山島戰斗運送物資做準備的。
一江山島解放后,朱朝立就跟隨部隊上了大陳島,修理島上的汽車。講到對一江山島的第一印象,他表示島上地雷特別多,“部隊一上島就是掃雷。”在島上,朱朝立修理好了一部叫“四卡”的四輪汽車(中吉車),后來專門用于給部隊運送物資。
幾個月后,朱朝立又回到了杭州原單位。“評功時,我還拿了三等功,華東軍區還給家里送了喜報。”
“那個時候的大陳,沒有百姓,周邊也很少有漁民。”這是當時朱朝立對大陳島的印象。看到現在大陳島欣欣向榮的景象,他感懷萬千,“我非常懷念那段在大陳島的日子,通過電視看到了現在大陳島建設得非常好,所以給椒江老干部局寫了這封信,以表懷念之情。”
(原標題《九旬老兵的大陳記憶》,編輯趙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