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新春,臨海這座千年古城多了4個“新朋友”,它們是來自吉林省通化市的4只純種長白山梅花鹿,是來自友城的新春祝福。
去年,伴隨著臨海城市形象宣傳片《印象臨海》的首映,臨海發(fā)布了全新的城市LOGO以及吉祥物“追夢鹿”。該吉祥物以臨海的文化符號——鹿為載體,以矯健靈動的奔跑身姿展現(xiàn),寓意臨海人民不畏艱險的精神。
這次“落戶”臨海的4只梅花鹿是從通化引進的,自浙吉兩省建立對口合作關(guān)系以來,臨海市積極發(fā)揮在對口合作工作中的引導作用,著力把本地資本、技術(shù)、市場優(yōu)勢和通化縣生態(tài)、資源、勞動力等優(yōu)勢結(jié)合起來。
梅花鹿帶著友城遠道而來的新春祝福,也是臨海送給市民、旅客的新年驚喜。
鹿是臨海的文化符號?原來,臨海與梅花鹿確實頗有淵源,還有一段“靈鹿引路”的傳說故事。
“據(jù)說很早以前梅花鹿在臨海有棲居地,臨海因此也被人稱為‘鹿城’。如今,臨海市以‘追夢鹿’為吉祥物,其實就是援引‘靈鹿引路’這段傳說佳話。”臨海市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黃瑛說,相傳唐初,大將軍尉遲恭修建城墻至北固山百步峻時,因地形險峻,屢筑不成。忽見一頭梅花鹿在百步峻之巔,沿山脊疾奔而去,之后沿雪地足跡筑墻,一舉獲得成功。
4只梅花鹿的到來,為臺州府城景區(qū)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臨海江南長城天壇附近的一塊陰涼處,給梅花鹿安了一個家,取名為“鹿寒舍”。
日前,記者來到鹿寒舍,看到了這4只梅花鹿,3只母鹿,6個多月大;1只公鹿,18個月大。在300多平方米的鹿寒舍里,4只梅花鹿一個挨著一個擠在角落里,就像在抱團取暖。
“梅花鹿喜寒怕熱,它們在通化零下20℃左右的氣候下都能生存。因為小鹿們剛過來,還比較膽小,再待上幾天就能適應了。”來自吉林通化的鹿場飼養(yǎng)員霍春華說,現(xiàn)在他每天都會煮一大鍋精飼料,用玉米、大豆、麥麩子按比例配制,定時定量給梅花鹿喂食,這么做主要是為了預防它們生病。
霍春華說,梅花鹿多與人接觸,有利于其適應新環(huán)境,過年人多倒不是問題,但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亂投食,梅花鹿如果吃壞肚子,容易生病。
等4只梅花鹿適應了新環(huán)境后,飼養(yǎng)員還會帶著性格較為溫順的梅花鹿與游客親密接觸,進行友愛互動。
看臺州新聞,關(guān)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