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8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徐子淵)仙居縣安洲街道三橋村,少了一個忙碌的身影。8月26日上午,仙居縣安洲街道舉行三橋村黨支部書記王小海遺體告別儀式。隨著哀樂響起,自發(fā)而來的近五百位朋友、村民視線模糊……直到這一刻,村委會委員王松軍才真正相信,村里的“主心骨”真的走了。
因連續(xù)工作,勞累過度,8月21日16時30分許,仙居縣安洲街道三橋村黨支部書記王小海突發(fā)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年僅56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21日早上6時左右,王松軍就接到了王小海的電話,“村里發(fā)現(xiàn)了村民違建搭棚,你快過來我們一起去看看。”說完,就掛了電話,王松軍趕忙過去與王小海匯合。大清早接到書記的電話,已經(jīng)成為王松軍的一個習慣,“工作忙的時候,書記往往5點多就起來在村里干活了,早上接到他的電話,正常不過。什么工作,他都想著要趕早完成。”而現(xiàn)在,王松軍握著電話,垂著頭,這樣催著他們干活的電話,他們再也接不到了。
說起王小海帶頭干活兒的勁頭,駐村干部吳海燕也深有體會,“帶頭干、干在前頭,街道下派的任務,不需要我們催,總能提前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
王小海是個“生意人”,一直在外做生意的他,接觸面廣,思維也開闊。2008年11月,在街道、村里的動員下,他回到老家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職,自此便開始了村干部生涯。經(jīng)過幾年努力,村集體經(jīng)濟從負債20余萬元,到現(xiàn)在存款百余萬多,且年收入近60萬,村里的面貌也通過近幾年的整治有了大變化。
自從當了村干部,家里的事兒永遠被王小海放在了“忙完再說”的這句口頭禪里。妻子王愛珍常常“質(zhì)問”王小海:你只是一個村干部,哪有那么多事情?后來,她才從同事的口中知道,他事多,因為有事他總搶著干;他事多,因為工作沒做完他決不休息。
而這段時間王小海特別忙,7月25日,安洲街道光明西路西延段征遷工作進入入戶丈量階段,涉及到拆遷的60多戶人家,需要在8月15日前全部完成丈量評估。為了趕上村民們在家的時間,王小海往往早上6時就出門“逮”人,中午11時、晚上19時后也是他入戶做思想工作的時間。起早貪黑成了一種常態(tài),60多戶征遷戶家里都能看到王小海的身影,最終該項工作比預定目標足足提前10天完成丈量評估任務。
還沒來得及歇上一歇,臺風“利奇馬”直撲而來。因為三橋村多為老舊房子,村民的安全成了王小海心頭的一樁大事兒。8月9日,按照省市縣防指統(tǒng)一部署,安洲街道啟動防臺救災Ⅰ級響應,接到指令后,作為三橋村支部書記的王小海在第一時間趕到村里,組織召開村全體干部會議,對村里的一些重點區(qū)塊和住人危房進行逐一摸排,組織人員轉(zhuǎn)移。
“臺風來的那晚,10點多了他才抽空吃了碗泡面。一邊吃著面,一邊還嘀咕著又忘了吃藥。”王松軍告訴記者,王小海一直以來都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這段時間因工作壓力大、任務重,經(jīng)常連藥都顧不上吃。王松軍回憶,臺風登陸當晚王小海幾乎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一早6時又出了門。
“要不是書記出門早,第一個發(fā)現(xiàn)三橋溪水漫過水泥路面,果斷決定叫挖機過來決壩,村里肯定進水,損失就大了。”回想著當時的一幕,不少村民哽咽了。
兩天兩夜,王小海堅持在抗臺的一線,臺風過后,他也沒閑下來。
8月20日,上山到現(xiàn)場察看大墳整改進度;晚上排摸統(tǒng)計村里缺房、危房情況……
8月21日上午,繼續(xù)統(tǒng)計村里缺房、危房情況……
原定21日下午14時30分街道開會,商議村里缺房、危房事宜,這次,王小海缺席了……王松軍的36個未接來電沒有打醒王小海,當大家發(fā)現(xiàn)時,他已經(jīng)倒在家里的衛(wèi)生間里,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王愛珍沒想到,當天早上的分別,竟成了永別。“之前總是抱怨他忙,忙村里的事兒,卻半點顧不上家里。現(xiàn)在反倒是希望,他可以一直忙下去。”
對家人來說,王小海無遺是虧欠的;但他卻無愧于自己的崗位。王小海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用自己“不忘初心”的一生,生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干部對工作的擔當和對群眾的熱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