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污水源頭進行‘精細化’排查,是‘污水零直排工程’設計的前提和基礎,是建設‘污水零直排區’的關鍵。”椒江區下陳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章輝這般定義污染源調查工作。
要確保污水“應截盡截、應處盡處”,不僅要“問診”污水末端,更需對污水源頭“對癥下藥”。
今年4月以來,下陳街道吹響“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號角,重拳推進污水源頭“精細化”調查工作,對轄區內的排污、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摸排,之后根據排水設施、涉水污染源和排污(水)口的現狀,編制治污方案。
眼下,下陳街道的污水源頭調查工作已完成95%。
“我有入戶調查證”
污水源頭“精細化”排查,難點在于入戶調查。
下陳街道成立“污水零直排”領導小組,采取機關干部分區域包干的方式,每天安排3位協助排查公司人員、入戶調查組組員在現場巡查跟進,一有問題當場協調解決。
“阿姨,我們是‘污水零直排’入戶調查組的,我有入戶調查證,來您這邊檢查管道。”
8月6日7點,椒江區下陳街道五水辦副主任王俊才敲響了該街道文華社區邵阿姨家的大門。對邵阿姨說明來意后,王俊才向邵阿姨展示了他的入戶調查證。
“因為要進門檢查,很多戶主比較警惕,不開門不配合的情況時有發生。”王俊才十分無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污水零直排”入戶調查組為組員們專門制作了入戶調查證,上面有街道辦事處的蓋章。
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在改變老百姓對‘污水零直排’的觀念。”王俊才說。
近日,下陳街道“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宣講會在該街道文華社區文化禮堂舉行。文華社區作為下陳街道污水源調查工作的“主戰場”,也曾是入戶調查組組員們“頭痛”的重點區域。
“講座講得很好。”文華社區居民陳德福在離會時,還不忘為自己的兒子與老伴拿走幾張“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宣傳冊。“‘污水零直排’工程,對我們老百姓是一件大好事,作為居民,我們還是需要配合工作的。”
不僅如此,下陳街道還邀請了眾多有關專家加盟,并組建“智囊團”,對該街道“污水零直排”建設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精細化”排查工作方面的指導。
“你又變成泥猴了”
烈日炎炎的街道,一頂太陽傘、一張小桌、一臺電腦,組成下陳街道“污水零直排”清淤班組的臨時辦公點。這樣的清淤辦公點分散在下陳街道大街小巷的各個雨污水管道邊。
倘若有些老小區進不了大型機械,清淤班組則采用小型機械和人工推進的方法。
8月12日中午,記者走訪下陳中學附近,清淤班組正在對窨井內的雨污管道進行作業。
“管道清洗完畢,準備吊入機器人。小心,機器人比較重!”隨著一聲緊張的低呼,四驅車模樣的CCTV管道檢測機器人便被緩慢放入黑暗的窨井管道之中。它的前部有夜視攝像頭,通過潛望鏡,可以觀察到雨污水管道內部管壁有無破損,滿足清淤班組工程師通過電腦屏幕進行管道檢測的需要。
“臺風降雨量大,管道積水嚴重。我們得先進行抽水,再用高壓清洗車和泥漿吸污車來回疏通清洗雨污水管道,最后才利用CCTV管道檢測機器人進行檢測。”清淤班組成員周宇普介紹,“監理工程師和街道監督人員繼續跟進,對每段雨污水管道進行精細清淤和檢測。臺風之后,每人每天的工作量比之前大了好幾倍。”
“精細化”排查,意味著要在城市的各個污水死角展開“作戰”。有時需要清淤班組成員雷小劍進入管道內進行檢測,每次從管道中出來,他的橙色制服都會被淤泥污水“涂抹”,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與同事互相打趣一聲,“又變成泥猴了”,雷小劍又繼續投身管道清淤檢測工作中去。
目前,下陳街道的雨污水管道摸排率已達95%,預計8月20日基本完成室外作業項目。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