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1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羅永祥)路橋有一戶家庭,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和一個媳婦,一家四口人,都簽下遺體捐獻志愿書,這種情況很少見,他們也成為臺州市首例一家四口人簽訂遺體捐贈的家庭。
7月16日,在蓬街中學門口,由路橋區蓬街鎮紅十字會組織,開展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遺體捐獻活動,陳正根、陳阿玲(化名)、陳菊萍三位村民分別在《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志愿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家住蓬街鎮水缺頭村的捐獻志愿者陳正根說:“數年前聽鄰居說同村人陳福寶也要捐遺體,這讓我有了捐獻的希望,其實人去世后,如果把器官、遺體留下來,能幫到別人,那是最好的,今天總算了結了一樁心事。”
陳正根所說的陳福寶正是一家四口簽訂遺體捐贈家庭中的大兒子。當天,另外兩名簽下《捐獻志愿書》的便是他的姐姐陳阿玲(化名)和妻子陳菊萍。三個月前,陳福寶的弟弟陳慶福也填寫了遺體捐贈志愿書。
陳福寶是蓬街鎮一名人民調解員。說起捐獻遺體與器官的心愿,他說,這想法,自己20年前就有了,但不知道去哪里捐獻。2015年7月一次朋友聚餐中,他得到消息,路橋區紅十字會可辦理有關登記事宜。“我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妻子和女兒的支持,當年,我就去簽了《捐獻志愿書》。”更讓陳福寶高興的是,由于他經常參加有關遺體與器官捐獻活動的宣傳,不少人打電話來詢問有關事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他的宣傳下,已有20余人加入了遺體和器官捐獻志愿者的行列中。
陳福寶的妻子陳菊萍說自己登記捐獻遺體是受了丈夫的影響,“老公都這么想得開,我還有什么想不開的?如果離開人世后,可以將自己的遺體獻給醫學研究,幫助醫學界早點攻克各種病癥,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今年63歲陳阿玲是陳福寶的姐姐,當她填寫完捐獻器官志愿書后,高興地說:“器官捐獻對于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是重生的希望,對捐獻者及家屬而言,則是生命的延續和寄托哀思的一種方式。”
對于孩子們將來要捐獻遺體這件事,陳福寶80歲的老娘王春姐想得特別明白。“我兩個兒子陳福寶與陳慶福都已填寫了遺體與器官捐獻志愿書,今天我女兒陳阿玲及兒媳婦陳菊萍,也分別在遺體(組織)捐獻志愿書簽上自己的名字,我們一家四口登記捐獻遺體不是想出風頭,而是想為社會做點事,同時,希望通過我們一家人的行動,不但讓更多的人能參與到這個愛心的事業中,而且讓更多的人知道,人體遺體與器官捐獻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