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雅文)夏收夏種時節,江南大地一片忙碌景象。在稻青禾綠的田間地頭,在熱火朝天的鄉村建設現場,在城鄉之間的路途上,人們看到了農村工作指導員的身影:他們揮汗如雨,腳沾泥土,為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仆仆奔走。
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三農”思想的重要發源地。我省的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正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部署并推動實施的。2004年以來,40.9萬人次獲得了“農村工作指導員”這個光榮的稱號,為實現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講述了一個個推動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
富民強村 記掛心間
近日,省委、省政府對288名浙江省突出貢獻農村工作指導員予以通報表揚。他們當中,有深深扎根一線奉獻青春年華的“老指導”,也有初到基層、為鄉村注入發展新活力的80后、90后年輕干部。他們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將富民強村的重任扛在肩上。
淳安縣楓樹嶺鎮魯家田村,大山擋住了發展的步伐。2017年,杭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指揮通信處處長張飛烽被派駐到這里時,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只有4000元。張飛烽為發展經濟找門路,帶領村民賣山貨、擴種中草藥、開辦紅茶廠、發展生態蜂業,一系列舉措讓村集體經濟蒸蒸日上,2018年魯家田村一舉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選派機關干部到農村基層,可以起到推動農村發展、密切干群關系,鍛煉提高干部等多方面的作用。”張飛烽說,他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要求,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衢州市衢江區市場監管局干部吳有才,永遠也忘不了2004年的春天,他成為一名農村工作指導員的那一刻。他在農村一待就是15年。吳有才把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記心頭,發動農民種植黃花菜,牽線企業為農民找工作,幫助養豬戶轉型等等。村里土地流轉后發展現代農業,又建起來料加工中心,讓農民在家門口致富,如今該村已是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千方百計招引項目,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農村工作指導員為農民群眾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15年來,共幫助落實經濟發展項目25.97萬個,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項目27.57萬個,爭取各類扶持資金125.24億元,爭取捐贈物資價值18億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
一份厚厚的調研報告《由山村蝶變看鄉村振興之路》,寫滿了方躍輝對村莊發展的美好暢想。2016年,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的方躍輝被派駐天臺縣金滿坑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為加快金滿坑村旅游發展,他帶領村兩委走遍青尖山和全村田地,形成這份報告并落地旅游項目,2018年金滿坑村被命名為“森林人家”村莊。
農業農村的畫卷日新月異,詮釋了農村工作指導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邁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走好浙江鄉村振興之路凝聚的深厚力量。
擔當有為 群眾信任
在灘涂廣闊的三門縣浦壩港鎮,許多養殖戶還使用著龔麗貞發明的海灘涂圍塘蝦蟹貝混養的低碳高效養殖管理方法。2010年,浙江海洋大學教授水產養殖的龔麗貞來到浦壩港鎮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由此開啟了海島養殖業綠色發展之路。
“方言聽不懂,多跑養殖塘,綠色養殖理念推不動,就一遍一遍和農戶講。”龔麗貞靠著一份執著和一顆誠心,哪里有養殖塘,技術講座就送到哪里。如今,她已成為三門縣養殖戶的“移動智囊”。
為群眾解決了發展的問題,換來的是群眾的充分信任。據了解,全省各級農村工作指導員累計走訪農戶1450萬戶,撰寫調研報告25.96萬篇,不少意見建議已轉化為相關部門決策。同時,指導員利用專業優勢,對群眾的咨詢給予指導解答,幫忙上門代辦,擔負起了“代理人”職責,幫助群眾代辦申報達17.32萬次。
2017年5月,紹興市柯橋區交通局張幼慶派駐華舍街道沙地王村,正趕上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施,老百姓心里有抵觸情緒。張幼慶邁開腳步,進村入戶,一家一戶挨個聊,力求政策公開透明宣傳到位,并公開擇房。最后,整村拆遷進展順利,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被群眾信任是一種幸福。”張新建對此深有體會。2019年1月16日,仙居縣溪港鄉金竹溪村村民齊聚村口,送別調任他地的農村工作指導員張新建。張新建是臺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副調研員,他離開之時,原先這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已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省美麗宜居示范村。他連續4次被當地村民寫請愿書、按紅指印挽留。
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為干部和群眾搭建了相互了解的橋梁。農村工作指導員讓信任成為一種力量,化解了基層矛盾,成為人民群眾的知心人,15年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6.29萬起,幫助修訂村規民約7.52萬例,促進了農村的和諧和穩定。
干事創業 保障有力
“讓指導員安心干事。”這是我省各級政府給出的保障。選派農村工作指導員,看起來是選派一個人,其實所在機關部門都是堅強的后盾。這樣能確保長效幫扶,以此帶動資金、技術、項目、科技等資源支持農村。
在慶元縣賢良鎮,浙江農林大學教師朱銓穿梭在茂密竹林中,依托農林大學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當地推廣種植方竹1000余畝,還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起1500余畝三葉青栽培示范基地,帶動農戶持續增收。在這片高山上,他用自己的知識澆灌了農民致富的土地。
2016年11月,蘇玉婷從天臺縣白鶴鎮回到了浙江工商大學的課堂,但心里一直牽掛著白鶴鎮。經她牽線,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在白鶴鎮天姥村建起實踐實訓基地,開展媒體運營、文化傳承等工作。每年,她都要將學校圖書館的一些汰換書籍運到白鶴鎮,充實每個村的圖書館……
省自然資源廳結對幫扶的仙居縣橫溪鎮9個村,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5440元增加到2018年的13376元,人均增收145.9%;結對幫扶的三門縣海游街道新場村從原來臟亂差的落后村,變成環境優美、村居有序、村民富裕的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和省“雙強百佳”行政村。
農村工作指導員依靠派出部門的職能優勢和資源,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工作指導員工作始終得到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成立農村工作指導員工作領導小組,省、市財政和大部分縣(市、區)設立了農村工作指導員專項資金,我省明確規定,農村工作指導員在下派期間,行政關系、職務、待遇等保持不變,工資、獎金、福利從優。省委、省政府對每一批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進行表彰,對獲表彰的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要求各派出單位要加大培養和使用力度。15年來,省委、省政府共表彰了10批3076名省級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