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5月浙江好人公示來啦!玉環教研員鄭青岳上榜
2019年05月30日 來源: 文明浙江

  經群眾推薦、基層遴選和評委會綜合審議,擬確定杭州市拱墅區華豐社區退休居民駱榮娣等15例為2019年5月浙江好人,現予以公示。

  公示期從2019年5月30日起至6月3日止。公示期間,各單位和個人對上述人選在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見,均可來電、來信向省委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處反映。個人反映請署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單位請加蓋公章,信件有效日期以郵戳為準。電話:0571-87051454 。地址:省行政中心3號樓省委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處,郵政編碼:310025。

  助人為樂(3例)

  拱墅駱榮娣

  駱榮娣,女,1945年8月生,杭州市拱墅區華豐社區退休居民,群眾。2011年3月,退休的駱榮娣積極加入華豐社區“巧媳婦”志愿服務團隊,16年堅持不懈,每月8日帶上全套理發工具,用自己的手藝為街坊鄰居免費理發,被鄰居們親切地稱為“毛娘”。她用一顆助人為樂的熱心和實際行動為居民提供便捷便利,傳播正能量,展現了新時代志愿服務的風采。

  鄞州韓翠菊

  韓翠菊,女,1936年12月出生,群眾,寧波市鄞州區東柳街道東海花園社區居民。2005年,韓翠菊從電視上看到西部貧困山區孩子缺衣受凍的報道,從此,她每天堅持為貧困山區孩子織毛衣,白天晚上針線不離手,哪怕躺在病床上也未停止。每年冬天,她都會將編織好的100多件毛衣送往寧波愛心小學、四川青川地震災區黃坪小學、云南彝良縣震區學校等地,至今已堅持了14年,累計送出“愛心毛衣”1600多件。2018年,韓阿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組織20多位居民加入其中。中央電視臺、浙江衛視、寧波電視臺、寧波日報等媒體對她的愛心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引起了強烈反響。

  南湖林春華

  林春華,男,193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嘉興市南湖區楓楊社區居民。他連續20多年義務上黨課520多場次,受眾逾4萬人次。2014年,在他的倡議推動下,市老干部活動中心建立了老干部理論學習小組,他帶領11位離退休干部堅持每月開展兩次集體學習,每月編印兩期學習資料。4年來,他共編印黨的政治理論、重大會議和形勢熱點等學習資料和專刊等60余期、2000多冊,共計82.5萬多字。他樂于助人,資助了十幾名貧困學生;他心系群眾冷暖,連續多年自掏腰包為8名同事遺孀置辦年貨,為困難群眾捐款。2018年在重癥室他仍不忘委托愛人把最后一筆2000元捐款送到社區。去世后他捐贈遺體,把個人藏書全部捐給社區。他一生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兩袖清風、無私奉獻、一身正氣,體現了紅船起航地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赤子之心。

  見義勇為(4例)

  鄞州朱愷杰

  朱愷杰,男,199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生前為浙江邊防總隊寧波支隊一市邊防派出所干警。2018年8月1日,朱愷杰與戰友馮鋒等人接到報警一起趕赴案發現場。在出警途中,原本干涸的海溝因漲潮突然間積滿了海水,必須游泳才能通過。在橫渡海溝時,他發現戰友馮鋒游到一半左右開始往下沉,多次嗆水,非常危險。在生死關頭,朱愷杰不顧自身安危,向前抓住馮峰的后背,用盡全力把他推向岸邊,最終戰友安全了,自已卻因體力不支陷入了灘涂,被潮水吞沒,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朱愷杰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他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生命贊歌。

  嘉善董華

  董華,男,1986年生,中共黨員,郵政嘉善縣分公司攬收員。2019年4月2日,有群眾報警求助,在陶莊鎮陶中村菱塘灣橋上,有人欲輕生跳河。接警后,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看到菱塘灣橋北面護欄上坐著一名年輕女子,人向外,很危險。看到趕來的民警,該女子情緒很激動:“不要過來,不然我就跳下去!”正在雙方僵持之際,路過的董華觀察到了這些情況,和民警用眼神交流后,趁女子注意力分散,跨過隔離帶,將女子攔腰抱至安全地帶。面對眾人稱贊,董華卻說:“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不能見死不救,都是我應該做的。”

  柯城羅亞洲、應獻岳、王同孝

  羅亞洲,男,1943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應獻岳,男,1932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王同孝,男,1943年7月出生,群眾。三人同為衢州市柯城區府山街道天皇巷社區居民。2019年3月2日晚6點左右,天皇巷社區德坪壩37幢301室煤氣管泄漏引起火災,羅亞洲、應獻岳、王同孝三人在第一時間合力撞開301室的門,迅速用滅火器撲滅明火,救出屋內奄奄一息的孫師傅夫婦二人。三位古稀老人救火事件,被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在衢州城內傳為佳話。

  定海方忠明

  方忠明,男,1963年3月出生,群眾,舟山市海峽輪渡集團有限公司舟渡16輪副水手長。2018年6月27日早上6點35分,鴨蛋山前往白峰6:40班次的輪渡上,一名中年女子爬上欄桿突然跳入海中,和其同行的女兒發現后立即呼救。聞訊趕來的方忠明不顧肺泡切除手術還處于緩慢恢復期,立即穿好救生衣縱身一躍下海施救。施救過程中腳底被礁石劃傷,但他忍著劇痛將落水者拖回了岸邊。女子從落水到被救回,前后不過10分鐘,彰顯了一線船員臨危不懼和訓練有素的本色。

  誠實守信(3例)

  平湖陶菊明

  陶菊明,男,1967年7月出生,群眾,嘉興平湖市新倉鎮中華村村民。陶菊明因小兒麻痹而肢體殘疾,但他身殘志堅,苦學修鞋手藝,自食其力經營修鞋鋪。22年來,別的攤位維修費用漲到10元甚至20元,但是他依然保持5毛、1元的價格不變。他堅持誠信經營,顧客遺忘錢包他代為保管,發現藏在鞋底的私房錢他主動歸還, 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他的修鞋鋪成為了新廟集鎮誠實守信的代名詞,成為了百姓爭相贊頌的誠實守信榜樣!

  新昌林金仁

  林金仁,男,195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紹興市新昌縣鏡嶺鎮外婆坑村黨支部書記。1990年,在外做箍桶匠的林金仁被村民推選為村委主任,他立志改變山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承諾一定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為外婆坑村人謀幸福。林金仁跑破三雙解放鞋,僅用60天帶領村民打通了致富路。他帶領茶農發展名優茶,打響“外婆坑”龍井茶品牌,一舉摘掉紹興市貧困村的帽子。依托綠水青山,他又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游,打造旅游金名片,讓外婆坑村成為名揚江南的旅游村。2018年,林金仁帶領外婆坑村實施“千萬工程”的成功經驗被多家國家級媒體宣傳報道。2009年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范、浙江省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15年被評為浙江省千名好支書;2016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浦江樓飛花

  樓飛花,女,1953年9月出生,金華市浦江縣鄭家塢鎮吳一村村民。32歲那年,樓飛花的丈夫因意外離開人世,留下年邁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樓飛花既當爹又當媽,還要照顧婆婆,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和節儉,把幾個孩子拉扯成人,眼看美好生活就要來了,沒想到悲劇再一次降臨,十年前的一次事故,兒子成了植物人,兒媳婦帶著孫子離開了,為治病家里欠下了一大筆錢。但困境沒有讓樓飛花放棄希望,她以柔弱身軀撐起家庭重擔。每天四點起床,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打四份工,除了清掃保潔,還要種田、養豬、打零工。她用10年時間,一分一厘還清了欠下的20萬元債務。如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憑自己的努力,照顧好癱瘓在床的兒子。

  敬業奉獻(4例)

  象山謝振華

  謝振華,男,1976年出生,中共黨員,寧波市象山縣高塘學校校長。24年來,他多次放棄調離機會,帶著妻兒堅守駐守在寧波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海島學校。為盡力挽留農村教師,他開展“家”文化建設,給予青年教師以家庭般的溫暖和關懷,并多方奔走爭取資金不斷改善教學生活條件。他大膽創新教育改革新模式,改變傳統學生評價體系,建設校本課程,設立海島助學基金,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習夢想。在他的帶領下,學校教學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被稱之為“高塘現象”。

  鹿城周建聰

  周建聰,男,197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溫州市鹿城區環境衛生管理處液壓維修所副所長。20年來,周建聰一直工作在環衛一線,負責轄區32座垃圾轉運站的維修工作,累計搶修多達5475次,用自己的切實行動生動詮釋“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默默為美麗鹿城做加法。除了喜歡鉆研提升設備外,周建聰還擅長“變廢為寶”,利用閑暇時間制作車廂垃圾蓋200多個,改造了散熱器30多臺,各項技術累計起來已為單位節約了上百萬的設備成本。他先后獲得浙江工匠、浙江省“最美建設人”等榮譽。

  玉環鄭青岳

  鄭青岳,男,195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臺州玉環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物理、初中科學教研員。鄭青岳一生執著于教書育人,43年來,他潛心教學與研究,放棄到大城市大平臺的工作機會和個人的升遷仕途,從滿頭黑發到鬢染秋霜,從青春年少到年逾花甲,依然像一個年輕的戰士那樣激情滿懷、信念如初。他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0篇,出版和即將出版個人專著12本,主編、參編教學輔導書57本,其中有國家課程高中物理、初中科學教科書,還有馬來西亞華文獨中的科學教科書。為廣大教師培訓近700場,其中2次赴馬來西亞為華人教師培訓。在他的帶動引領下,玉環教師整體素質顯著提升,高考重點率連續4年居臺州首位。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浙江省首屆功勛教師、特級教師等榮譽。

  蓮都聶如偉

  聶如偉,男,1973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麗水市公路管理局直屬分局機械隊隊長。1996年,23歲的聶如偉成為了麗水地區公路管理處直屬公路段的一名養護工人,從此之后,他便將自己的青春和年華獻給了養護事業。經過多年實踐,他逐漸意識到,新時期的公路養護工不應該只是拿起掃把、鐵鍬,而是應該知識化、技術化,通過熟練使用各種機械設備,最終達到技術養護、科學環保的目標。為此,他利用節假日時間自學工程機械方面的知識,努力實現自我提升。工作之余,聶如偉總喜歡鉆研各種機械設備。尤其是自 2003年被調入麗水市拌和樓基地開始從事瀝青混凝土拌和工作后,他更加熱衷技術革新,并在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粉塵處理、養護機械設備改良創新等方面為單位節省上百萬元成本。

  孝老愛親(1例)

  湖州費林子

  費林子,女,1944年8月,群眾,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溪街道石水橋村村民。21年前,費林子的丈夫突發中風,整個右半身都癱瘓了,說話也不利索。作為妻子,費林子對老伴不離不棄、始終如一、關懷備至,她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老伴按摩一個小時,給他做飯、按摩、洗漱、擦身。老伴開刀、手術、搶救很多次,留下不少病根,心態也變得急躁,有了費林子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和照顧,他的心態也越來越好。費林子說:“照顧老伴天經地義,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我會一直照顧他”。

標簽: 社區;群眾;公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