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舊稱海門,因為北臨椒江而得名。這條極具地域標志性的大江,為什么叫“椒江”,最早是在什么時候開始叫“椒江”,就算上了年紀的老海門人也不得而知。
現在有證據證明,至少在明代早期就已有了“椒江”之名。
一種最普通的說法,認為椒江的形狀像辣椒故而得名。所謂“辣椒”形,也就是近似喇叭形,屬于里面的口徑小而外邊的口子大的那一種。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細一琢磨,大有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的江河,到了出海口的部分一般地都會呈喇叭狀,像扇面一樣展開。那么,問題是為什么其他的江河不以“椒”來命名,而偏偏要把流經海門的這條江稱為“椒江”呢?
關于“椒江”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要是從高空拍攝的地形圖上看,問題可就大了,因為椒江看起來根本不像一根辣椒。在上游的三江口和中游的三山等地方,江面十分開闊,反而到了出海口處的牛頭頸與對面的小圓山之間,變成了最狹窄的部分,從而形成了一個口袋形。因此,關于椒江像“椒”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另外,據椒江政協文史委原主任樓祖民先生考證,辣椒原產于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傳入西方,最早可能在明末傳入中國,而在一般的史書上記載是在清康熙十年(1671)。由于椒江在明代早期就已有名,因此,完全不可能因形似辣椒而被命名。
有學者又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認為“椒江一名的出處不可考,文獻最早見南宋文天祥寫于1276年的《椒江夜潮》一詩的詩名。”
文天祥的確到過椒江,那是在1276年二月初九,他是在出使元營議和被扣押送去大都(今北京)途經京口(今鎮江)時,在黃巖義士杜滸的幫助下,偷偷坐上運橘船從海上南逃去溫州才來到椒江的。在椒江口,據說他寫下了著名的《椒江夜潮》詩:“雨惡風獰夜色濃,潮頭如屋打孤篷。飄零行路丹心苦,夢里一聲何處鴻。”于是,有人便把這看成了“椒江”之名的由來。而問題是,查遍了文天祥的詩集《指南錄》,里面只有一首《夜潮》詩,卻根本沒有提到“椒江”二字。因此,說椒江最早見于文天祥的詩,其根據是不可靠的。
明代戚繼光抗倭時已有“椒江”之名
有機會到椒江區政協文史專員林汝志先生辦公室小坐,我便向他請教了一個問題——當年戚繼光臺州抗倭,在椒江有沒有打過仗?當時的“椒江”叫什么?
他拿出了一本書,有如下記載:
……家嚴(注:即家父)躬執枹鼓,列陣于椒江之濱(注:今柵浦對面的北岸)。我兵奮勇與賊短刃相接,自辰至午,敵氣不懈,賊虣虓異常。處州義士胡元倫冒鋒數創,血戰不移,眾兵隨之鼓隊驅搏,三戰而三勝之,賊遂披靡四散。奔船不及,沉溺甚眾。余寇爭載,一舟不勝,遂半渡南岸,半走山隈,而椒江之寇,南北分而為二矣。家嚴復督部兵,追圍黃焦山下至更馀,四面仰攻,一鼓而克,計斬首五十有五級,生擒首賊二俘,奪獲器仗一百六十。
這無疑是一段很重要的文獻資料。一方面,它詳細地記錄了戚繼光在椒江北岸的黃焦(今寫作黃礁)一帶抗倭的經過,可以說,這是椒江曾經是戚繼光抗倭主戰場的有力證據;另一方面,在文字中出現了有關于“椒江”的明確記載,因此至少可以說,在戚繼光臺州抗倭時期(1559—1562)已有“椒江”之名。
記錄這段文字的書,是明代戚祚國等人編撰的《戚少保年譜耆編》。戚祚國是何許人?他是戚繼光的長子。
關于“椒江”名稱的更早記載
另有材料比這更早的時候,有人提到“椒江”這條江了——他就是明代三山人賀春。
賀春(?—1462),又名椿,字邦元,號敬學,明代黃巖三山(今椒江葭沚三山)人,賀浤之子,廩生。他有一部詩集《椒江炳靈集》,被記錄在《臺州府志》藝文略二十一中。可以說,這為“椒江”的成名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更加有力的證明是,不但在詩集的書名上冠以“椒江”二字,而且,在詩集中有詩直接寫到了“椒江”。在明景泰二年即1451年,當地人就把家門口的這條江叫做“椒江”了,這要比戚祚國在《戚少保年譜耆編》中提到“椒江”,又足足提前了171年。
現在,我們不妨再往前推,看看有沒有關于“椒江”的記載?查史料,南宋建炎四年(1130)趙構南逃至章安金鰲山,稱這里是一片遼闊的海域,因此,趙構在他寫的《阻潮金鰲》的詩里稱“碧天低處浪滔滔,萬里無云見玉毫”,根本沒有提到“椒江”二字。就是隨后李清照從黃巖“雇舟”去金鰲山朝覲趙構時,走的正是椒江的水路,也只是說“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也沒有提及椒江。再看陳耆卿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完成編纂的臺州第一部方志《嘉定赤城志》,里面也并沒有椒江的記載。在介紹永寧江時,說“從縣北過三十五里,會臨海縣海口,入于海。”在介紹金鰲山上的善濟院時,說“西有如畫軒,下瞰長江,前挹(作揖)海門諸峰。”
因此,可以斷定椒江名稱的由來,只能是在南宋《嘉定赤城志》完成編纂的1223年后至明景泰二年(1451)間。要是能找到最初命名椒江的資料,就可以揭開“椒江”成名的原因了。本文算是拋磚引玉,有待熱心人進一步考證。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