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浙報專版︱全力織牢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防護網” “舌尖安全”的黃巖探索
2019年04月20日 來源: 浙江在線 陳久忍 羅亞妮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4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久忍 羅亞妮)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臺州市黃巖區是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有中國“蜜橘之鄉”“楊梅之鄉”“枇杷之鄉”“茭白之鄉”“紫蒔藥之鄉”等美譽,曾是全國第一個糧食畝產跨“綱要”、超“雙綱”的縣,也是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全面全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黃巖全區上下的強烈共識和奮斗目標。

  近年來,黃巖區緊緊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宗旨,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為抓手,從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大力推進生態循環發展綠色農業、強化檢測水平、提升監管能力等舉措入手,保障提升農產品質量,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率先建成全省首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黃巖蜜橘”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

  4月20日,“2019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點工作現場會”在黃巖隆重舉辦。以此為契機,黃巖區將進一步總結鞏固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經驗成果,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繼續走向深入。

  黃巖羅幔楊梅

  綠色化種養——“一品一策”提品質

  四月,正是茭白大量上市的季節,在黃巖區頭陀鎮萬畝茭白種植基地,翠綠的茭白葉擠擠挨挨,蔚為壯觀。頭陀鎮下岙村的良軍茭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良軍整天在田間地頭穿梭,持續走俏的茭白讓他喜上眉梢。“今年茭白產量高、品質好,帶殼的茭白收購價高達15元/公斤,價格是去年的兩三倍。”楊良軍高興地說。

  下岙村是黃巖區雙季茭白“肥藥雙控”技術示范基地。2017年,在區農林局蔬菜辦的指導下,當地農戶開始在茭白田里放養魚蟹、套種絲瓜,并利用廢棄茭白葉堆腐還田,形成了立體化種養結合生態種植模式。同時,通過種植香根草、安裝殺蟲燈、性誘劑等理化、生態技術防控病蟲害。如今,基地茭白化肥用量、用藥次數減半,生產的雙季茭白達到無公害標準,每季每畝節省人工費、肥料費五六百元,種養的魚蟹、絲瓜又帶來了一筆額外收入。

  茭白豐收 鄭嘯嘯 攝

  “肥藥雙控”不僅能提高精確施肥與用藥技術,促進化肥、農藥合理使用,還能進一步確保農產品質量,是黃巖從源頭控肥控藥、推廣綠色農業的一大抓手。

  近年來,黃巖區把實施“肥藥雙控”、實現節能減排作為實踐“兩山”理念、建設美麗黃巖和“五水共治”的重要舉措。黃巖以茭白、水稻、柑橘、楊梅等主導產業為切入點,以長潭水庫、永寧江流域沿線為重點推進區域,覆蓋全部19個鄉鎮街道,全域推進“有機替代、測土配方、科學用肥、水肥一體”為主的減肥措施和“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農業防控、科學用藥”為主的減藥措施。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肥藥雙控”措施落實到位,黃巖建立了多元化的補貼機制,對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冬綠肥種子等物資實行全額補貼;對菜籽餅、有機肥、配方肥、礦物油乳劑等綠色農資實行差額補貼。

  春末夏初,一株株楊梅住進白色蚊帳,像一個個搭建在山坡上的白色蒙古包,這已成為黃巖的一道獨特風景。2011年,黃巖區在全國首創網室栽培楊梅技術,在楊梅采收前50天用防蟲網(也就是羅幔)對楊梅進行全樹覆蓋,免受蟲害侵擾。

  羅幔楊梅栽培技術就是黃巖針對楊梅這一農產品量身定制的“一品一策”全產業鏈安全風險管控策略。適用該栽培技術后,不僅防蟲防蠅,遠離農藥污染,還能降低不良氣候對楊梅果實的影響,使楊梅優質果率提高20%以上,產量提高20%左右。

  目前,黃巖共建立了8個楊梅“一品一策”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分布在院橋占堂村、澄江臨西村、北洋漁岙村、頭陀分水村、嶼頭白石村、上垟白沙園村、平田里龍村、富山決要村,示范面積達500畝。

  為進一步消除影響農產品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實現全程綠色生產,黃巖聚焦當地特色作物,實施了“一品一策”項目,從全產業鏈角度,對農資監管、標準執行、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安全檢測、包裝標識、產地準出到市場準入和流通等全部環節的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

  “一品一策”項目實施至今,黃巖已累計制定實施地方標準21項,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面積15.6萬畝,建設草莓、楊梅、茭白“一品一策”示范基地19個。

  智慧化監管——“一證一碼”溯源頭

  近日,在黃巖區北洋鎮綠沃川農場,工作人員正將一張張打印出來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小標簽,貼到一盒盒草莓和蔬菜上。合格證上不僅標注了產品名稱、重(數)量、開具日期、經銷單位、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等信息,以及黃巖食用農產品標識,還有一個寫著“浙農追溯”的二維碼。

  “顧客只要掃一掃合格證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詳細了解農產品的產品信息以及生產主體信息等情況,知道自己購買的農產品是在哪里種植的,誰種植的,在什么環境下種植的。”臺州綠沃川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利賓介紹說,早在2016年,綠沃川農場就開始在草莓上使用了合格證,是黃巖首批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生產主體之一。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指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所生產、經營食用農產品自行開具的質量安全合格標識,本著“誰出具、誰擔責”的原則,要求生產主體對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

  黃巖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推行合格證能帶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一方面,帶有合格證的農產品有更高的市場接受度,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另一方面,能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的同時,更好地促進現代化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

  據了解,2016年底,黃巖區被列為浙江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工作試點縣。近年來,黃巖區建立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息庫,實行“分門別類,動態管理,及時更新”,要求規模以上生產主體在農產品包裝上粘貼合格證,標注產品名稱、上市時間、生產企業名稱、聯系電話和電子追溯碼等要素,做到“一證一碼”,消費者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獲取信息。

  目前,黃巖已率先建成全省首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與省平臺的無縫對接。合格證已覆蓋全區所有食用農產品種類,累計發放各類合格證162萬余張,全區348家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實現農產品產銷可記錄、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標識率100%,追溯率100%。

  除了農產品溯源,黃巖區還建立了投入品溯源機制。黃巖區共建設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網點99家,將農資經營臺賬、經營品種、是否違規推薦高風險農藥等作為監管重點,初步實現農業投入品網絡化即時監管。

  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黃巖區重點在體系建設上下功夫,成立了區、鄉、村、基地四級監管體系,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布局農產品快速檢測網絡體系,在全程監管的基礎上,不斷更新監管模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不斷增強。

  黃巖區與移動公司合作開發了智慧監管平臺——“農安黃巖”手機APP,落實區、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協管員)440名;在全市首創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建設,獲評基地可以享受在行政許可、項目申報、資金補助、農博會參展等工作中的行政便利措施,目前已完成首批共15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基地建設工作;實行“五色”管理制度,并與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基地建設相結合,將檢測結果按照“對多次檢查均合格”“首次檢查合格”“首次檢查不合格”等梯次,分為“綠、白、黃、紅、黑”五個等級,對列入黑色榜單的主體,取消已享受的行政便利措施,同時報送相關征信部門,實施聯合懲戒,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告。

  品牌化引領——“三品一標”強龍頭

  日前,走進南城街道蔡家洋村,只見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潔白橘花,掩映在綠葉之下,似露還藏。

  作為黃巖本地早蜜橘生產專業村,蔡家洋基地集中成片達1000畝,是黃巖最大的高標準優質本地早基地。獨特的土壤氣候環境加上安全優質標準化栽培技術,使得這里的橘子具有皮薄、肉嫩、味香甜的獨特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歡。

  “去年我們的精品柑橘,賣到了160元一箱,折算下來一個橘子要3塊多。” 蔡家洋本地早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錦榮指著墻上張貼的精品橘標準說,“只有符合‘薄皮細紋、味香色全、大小適合、糖度12以上’這些要求的柑橘,才算精品柑橘。”

  2018年,“黃巖蜜橘”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蔡家洋本地早專業合作社便是黃巖首批受權使用該地理標志的合作社之一。從施肥、除蟲到選果,林錦榮都嚴格按照區里相關標準操作,保護好“黃巖蜜橘”這塊金字招牌。

  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以及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統稱“三品一標”,是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的代名詞。去年以來,黃巖區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大“三品”認證比率,努力提升履職能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黃巖積極鼓勵引導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良好農業規范、生態原產地等認證,積極推進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建設,發揮“三品”認證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打造出一批“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的農產品。

  目前,黃巖全區共有“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83個,認證基地75個,總面積14萬余畝,主要食用農產品“三品”認證率達58.58%。培育出了晨陽牌番茄、蔡家洋牌黃巖蜜橘、西紅巖溪牌茭白、唐家岙牌東魁楊梅、龍乾春牌茶葉、綠沃川牌水培蔬菜、白湖塘牌黃巖紅糖等一批當地知名的綠色農產品品牌。

  綠沃川草莓設施栽培 鄧凌輝 攝

  在加強產品認證體系建設的同時,黃巖要求對已認定的無公害基地和綠色農產品,做到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全程記錄,規范使用綠色標志,并建立跟蹤監督制度,保障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至今,黃巖已連續三年獲得“黃巖紅糖”“黃巖東魁楊梅”“黃巖蜜橘”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數量名列全省前列。“這極大地提升了我區農產品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對推進區域特色經濟健康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黃巖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位于頭陀鎮的黃巖雙楠紅糖專業合作社,以被列入黃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傳統榨糖制作工藝為特色,其“白湖塘”紅糖品牌在臺州頗有名氣。不過,作為“黃巖紅糖”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授權使用方,合作社并不只守著紅糖這一款主打產品,而是積極開發紅糖加工品。

  “我們開發的白湖塘牌紅糖烤糖系列產品,很受消費者歡迎,還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黃巖雙楠紅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錫華說。目前,合作社正和兩名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合作,研發紅糖酒、紅糖姜膏等新產品,并計劃今年下半年以“糖飛令”品牌推出,專門面向年輕女性群體。通過產品創新和品牌創新,讓黃巖紅糖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本版圖片由黃巖區農業農村局提供)


標簽: 黃巖;農產品質量;綠色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楊群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