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一組老照片︱八十年代臺州新春年味濃濃
2019年02月01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葉心源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2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葉心源)新春臨近,臺州各地超市、商店掛起紅燈籠,貼上紅對聯,“福”字“喜”字耀眼奪目,一股股年味濃郁撲面,選購年貨的人們提著購貨籃,推著購貨車,一臉喜氣。

  見此熱烈氛圍,不由得我回首票證歲月,70年代前的過年情景,感到陣陣寒酸。眼前超市貨架上滿滿的所有東西,除蔬菜外幾乎沒有一樣不受購買票證限量控制。

  80年代的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豐富了物資,困擾人們生活的這些現象,都在起著越來越快、越來越大的改變。

  糧票、布票、油票、肉票等等各種票證一一退出家庭,成為物資短缺社會的歷史見證。市場日趨繁榮人民群眾從吃、穿、用到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正在發生著改善,提升。

  這里的黑白照片,記錄著80年代臺州人們過春節的歡樂景象。

  畜禽滿圈市場興

  這位大嫂家養雞、鵝、鴨成群,春節前在市場賣得好價錢。70年代前,農民飼養畜禽受限制,超量將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受處罰。

  仙居流行紅燈籠

  仙居農村過新年、慶豐收,流行掛紅燈籠。除夕夜,紅光四射更顯熱烈、喜氣。

  伙計共賀過大年

  黃巖城關鎮辦注塑廠改制,大學生葉庭碧和幾個伙伴,敢于擔當協力奮斗,企業充滿活力,效益顯增。除夕夜伙計們歡聚暢談來年更大步子。

  給百歲姐妹祝壽

  久居黃巖大巍頭山頂的鮑宗冰、鮑宗美姐妹倆,妹妹鮑宗美,1984年剛滿100歲,姐姐102歲。新春佳節,大巍頭村為這倆位“五保戶”做壽。縣委書記、縣長帶上“果子包”,翻山登峰祝壽、賀新年。

  糧豐錢增年景興

  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農戶們糧食豐收,收入增加,過年家家貼春聯、掛喜福,贊頌改革開放好光景。

  廢除糧票糧源足

  糧市開放,市場糧源充裕品種多,做年糕、搗麻糍,糯、晩米供應不限量。

  孩子期盼穿新裝

  過新年孩子們最高興,有好吃的還有新衣穿,免除了布票,媽媽領著孩子進市場放手挑選新衣。

  過年衣花色迷人

  改革開放,路橋服裝市場發展為省內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春節前,場內場外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恭賀新年選年畫

  以往農民辦年貨少不了選幾張年畫裝點家壁,當今許多農家掛起年歷、工藝壁掛、名人書法、對聯等慶賀新年。

  琳瑯滿目逗娃娃

  80年代吹塑件、娃娃機等益智小玩具進入市場,取代了拔浪鼓、小喇叭等傳統玩具。如今吸引娃娃們的是地上會跑、天上會飛的搖控汽車、飛機等。

  高高興興過大年

  年糕是新春佳節的傳統食品,其“糕”字諧音有產量高、收入高、高高興興過大年的象征。

  祝酒新春重保健

  貧困村的這位老農民,如今過上了好日子,進城辦年貨買來大補酒,講究營養保健。

  民間文藝鬧新春

  滾龍燈、舞獅、高蹺等民間傳統文化得以恢復、發展,豐富群眾新春文化生活。

  黃巖錦江社區年過八旬的退休干部陶尊連,劉湘夫婦將80年代停用的糧票、布票、肉票、油票等等物資購買票證,用三只紅紙袋包裝封口,寫上他們三個兒女名字壓入箱底珍藏,將來分給他們。劉湘說:講十句百句不如親眼看看,讓兒孫們了解改革開放前的煩心事,那時候我們怕過年、愁過年,故稱“年關”。國家配發的東西都憑票證而量也很少,春節供應的肉票,除夕夜包了一餐餃子所剩無幾;做一件過年衣要布票、棉花票還要棉線票,有句老話,老大新,老二舊,老三補,我們只好買了縫紉機自己動手將舊衣拆拆拼拼,幸好那時的學生都比較樸素,穿衣不講究式樣、新舊,只求得體、干凈。退休前從事黨的教育工作的陶尊連,他的見解:改革開放這四十年,有目共睹的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再快再好的歷史時期,此前曾延用長達三四十年的物資購買票證,珍藏起來是對下一代教育珍貴的歷史教材。

  

標簽: 紅燈籠;新春;年貨;購貨;喜氣;對聯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