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卡林加獎”獲得者為浙江科普點贊 曾在臺州連作7場講座
2018年09月20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鄭文 劉晨茵

 80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得者為浙江科普點贊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9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鄭文 劉晨茵)80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得者為浙江科普點贊

  9月17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報告顯示, 2018年浙江公民科學素質比例排名全國第五。“浙江的科普工作做得不錯,尤其是創客教育深入基層。”會議間隙,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原中國科技館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得者李象益教授在接受浙江日報記者采訪時忍不住為浙江點贊。



  教育是全民科學素質培育的引擎

  當下的科普教育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創客教育宣傳的專家之一,李象益表示,科普教育,尤其是創客教育的本質是解決“0到1”的問題,不是解決“1到100”的問題,強調從已知到未知,充分發揮創造力。他直言,中國科普教育在理念和目標上還和國外有較大差距。

  在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看來,教育有著明顯的階段性、層次性,科學素質的教育活動皆應貫穿教育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層次,教育具有引領性、驅動性的引擎作用。因此,科學素質培養問題就轉換為教育引擎的功效問題,教育活動成為科學素質產生和發展的源頭之一。公民科學素質的建立必須要依靠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動。

  杜占元在演講中表示,自己在科學素質的教育培訓中注意到兩個問題,“第一,功名因素。我們常說學以致用,目的是在提高教育的實踐功能。而在一些地方卻異化為功利天下,一些社會主體包括有些傳播媒體、評價機構,甚至一些機關學校也熱衷于教育的功利因素,導致量化偏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科學普及的教育活動,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杜占元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則是觀念誤區,一些人認為科學素質教育主要是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缺乏含金量。在許多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者高級機構里面得不到重視,實際上這樣影響了科學精神的發揚。

  發現和解決問題是推動工作前進的關鍵手段,杜占元表示,各地各部門圍繞黨和國家的發展大局聯合協作,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等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行動得到扎實的推進,帶動了全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整體提高。



  基層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動力

  從數據上看,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達到8.47%,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進入了快速提升階段,逐步縮小了與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與2010年相比,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均有大幅增長。

  “我們這個調查模型、方法與國際的主流模型、結構和參數選擇是基本一致的。這個數據比2005年的1.6%提高了4.3倍,它也表達了中國在致力于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一個生動實踐,也走出了我們在推進發展中大國,特別是作為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區當中如何推進科學素質的重要實踐。”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對這一數據進行了解讀。

  作為全世界科技館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現在建成了一個現代化的科技館體系,平均每一個地市都有一座現代科技類博物館,全國科技館年服務公眾5700萬人次。

  懷進鵬介紹,流動的科技館基本上覆蓋了尚未建設實體館的縣和市,平均每兩個縣擁有一輛科普大篷車,“這也是我們在推動科學素質提升的一項特別的發明。通過流動的科技館,來為地方服務,為社會服務。全國累計大篷車行程已經有3400萬公里,服務基層的老百姓2億多人次,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的公共科普服務公平的普惠。”

  “現在我們不光動員科技工作者,同時動員醫院、衛生院的院長,中小學的校長和農村農機站的站長加入到科學組織。因為他們對基礎教育、健康文明,以及農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最為感受關切的,所以請他們作為科學的傳播者、技術的翻譯官、市場的介紹人,以便建設出開放、普惠、全域和共享的基層科普組織。”懷進鵬說,在這項工作當中,很多科技單位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8千多個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定期開展公眾開放日的活動,將學術資源面向公眾傳播,讓公眾零距離感受科學之美、科學之幻,以便更好推動創新和科學的普及。

  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建立了總人數達到185萬的專職和兼職科普隊伍,從中國的北方到南方,從大城市到邊陲小鎮,最基層的科普工作者為社會和普通老百姓提供科學知識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在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委員拉里·阿沃西卡(Larry Awosika)看來,科學家走入基層、走入群眾,幫助公眾更多地了解和增強科學知識,給公眾做宣傳、解釋和教育的工作是很有效的。



  浙江是科普教育深入基層的踐行者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浙江公民科學素質比例排名全國第五。“浙江的科普工作做得不錯,尤其是創客教育深入基層。”李象益忍不住為浙江點贊。

  2013年,李象益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有“科普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卡林加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稱他“不僅為中國,而且為世界的科普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從事科研20年,從事科普30多年,如今80歲高齡依舊活躍在科普一線的李象益,也曾多次來到浙江普及科學教育。在臺州路橋小學考察時,一位四年級同學用低門檻的微處理器制作了一款智能聲控窗簾,令他印象深刻,在他看來,像路橋小學這樣的創客教育在浙江基層做得很好,非常符合創客教育的理念。

  臺州市科協曾邀請李象益連著作了7場科普講座,“我的嗓子都啞啦!”李象益面露“委屈”地說,這讓他深切感受到了浙江科教一線對科普知識的渴求。

標簽: 李象益;科技館;卡林加獎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