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之一:提振銷量
為何如此多的車企心甘情愿地跟著緊隨上海大眾的步伐推出官降政策?回顧今年1至3月中國汽車銷售情況,并對比2014年同期銷量數據,或許我們不難看出端倪。
以上海大眾為例,對比其2015年一季度與2014年一季度的情況,似乎就不太樂觀: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信息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大眾一季度累計銷售約為46.17萬輛。而2014年一季度累計銷售約為51.24萬輛。也就說,上海大眾一季度的銷售數據就比上年同比下降近10%,也無怪上海大眾作出官降的舉動了。
北京現代也面臨類似情況:2015年第一季度北京現代累計銷售27.99萬輛,2014年這一數據為28.42萬輛,同比下降1.51%。
再對比中汽協發布的今年1至3月的汽車產銷數據,網易汽車發現中國汽車產銷增幅有所回落,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3.9個百分點。
而每年的4月歷來是車企進入短兵相接節奏的關鍵時間節點,因為結合第一季度的表現,4月開始的第二季度銷量將直接決定車企上半年的銷售情況,并深度影響車企下半年銷售策略與銷售目標的制定。
因此為提振銷量,并鼓勵經銷商完成今年上半年的銷售任務,各家車企提出官降也確實在情理之中。
原因分析之二:打壓對手
但除此之外,打壓對手自然也是此次各家車企官降的主要目標之一。
進入2015年以來,各家車企可以說是動作頻頻。一方面,日系車企“老大哥”豐田品牌首次在華應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例如全新漢蘭達2.0T發動機取代了原來2.7升的發動機,入門級車型的價格也降低了9000元。這不得不提引起其他車企的注意。
另一方面,為迎合新興消費人群,各家車企也是卯足了勁。例如過去普遍推崇家用、舒適之道日系車企,也可謂是在吸引80后、90后消費群的方面下足了功夫,紛紛在內飾、外觀上走起了注重年輕化、個性化、運動化的路線——無論是2014年上市的新卡羅拉、新凱美瑞還是新奇駿,以及2015年以來相繼改款并問世的新逍客、新漢蘭達、X-RV等,均能看到這一思路的影子。
此外,在即將舉行的2015年上海車展上也有多款新車上市——國產改款奧迪A6L、起亞K9、國產奔馳GLA、標致新2008……可以說,從多個維度打壓競爭對手,已經成為了各家車企為為了保證品牌全年銷量、促進新車銷售、搶奪市場份額而不得不考慮的事。
會否重演 11 年前的價格大戰,引發“蝴蝶效應”?
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的官降,歷來牽動著汽車銷售市場和其他車企的心弦——據媒體報道,慘烈的價格戰讓消費者產生持幣觀望心態,并導致銷量大幅降低,這是2004年北京車展之后中國車市出現的情況。
2004這一年,降價的主旋律自始至終貫穿車壇,甚至入選了2004年中國經濟的十件大事——開年兩月,夏利、哈飛賽馬、三菱帕杰羅SPORT相繼邁進了新年降價的行列;4至6月,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更是掀起車市降價的黑色狂潮;9至10月,隨著一汽豐田、華晨寶馬、廣州本田的加入,汽車品牌降價大潮進入瘋狂節奏……
而之后的2005年8月、2007年3月、2008年3月以及2009年3月,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宣布的部分車型降價信息,均引發了市場劇烈的連鎖反應。
以2005年8月上海大眾的官降為例,據中國汽車消費網報道,當時高爾夫價格下調最高5000元、桑塔納3000最高優惠2.16萬元、帕薩特價格下調最高4.6萬元,涉及從緊湊型、中級到中高級三個連續的細分市場,深深地震動了當時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的中級車市。直接導致中級車型的價格下探至10萬關口,伊蘭特和凱越先后爆出了低于10萬元的市場優惠價。可以說,2005年上海大眾的官降,完全改變了當時國內中級車市的價格體系。
距離這次影響深遠的上海大眾官降行為,已經整整過去10年,此番此次官降是否會引起一輪蝴蝶效應,并成為新一輪價格大戰的導火索?網易汽車認為,此次官降后上海大眾的指導價區間調整到了與對手基本一致的水平,給經銷商也留下更多的空間來應對競爭對手的降價。
除此之外,此次涵蓋的車型從緊湊型的POLO,到熱銷A級車的朗逸,再到熱門SUV途觀,大眾的降價可謂涵蓋了多個細分市場,這與10年前十分類似。
目前,上海大眾官降和優惠僅僅實施了一周左右,政策對車市和競品的影響短時間內還未顯現,其影響還有待市場作出反應。
原標題: 多家車企降價引價格戰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