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依然是悶熱高溫的“三伏天”。下午3點,在路橋會展東路,記者見到了負責清理這塊區域路邊小廣告的保潔員劉玉榮。
身上的工作服已經濕透,頭上披著毛巾,戴了一頂草帽,劉玉榮蹲在一處墻角邊,用力地攪拌著一罐涂料。“這面墻涂的是黃漆,上午出門沒帶黃色的涂料,就下午過來補上。”劉玉榮說。
下午2點不到,劉玉榮就騎著自行車從家里出發了。她的自行車后座掛著一個大籃子,里面放著一袋水泥、兩罐涂料、幾把刷子和一個大水壺。這些東西,是她每天出門工作的必需品。
“疏通管道”、“辦證”……在會展東路一堵500多米長的墻上,印著二三十個黑色小廣告。劉玉榮一路推著自行車,看到有“牛皮癬”的地方,就停下來,給干掉的油漆桶里加水,用刷子攪拌均勻,然后沿著墻體一一給小廣告蓋上涂料。
她說,平時遇到粘貼式的廣告紙,就先徒手撕,撕不開的就用水噴濕,再用鐵鏟沿著一角慢慢剔除。像這種油漆廣告,為了美觀,就要用同色的涂料覆蓋,有的廣告也會印在臺階上,所以她的后車籃里總是帶著水泥和白、黃兩種顏色的涂料。
直到將會展東路的小廣告清理完,劉玉榮才抹了抹自己臉上的汗水。
完成了這條路的廣告清理工作,劉玉榮推著自行車往回走,準備趕往下一個路段——南官大道。突然間,她發現對面墻角遺漏了個小廣告。“一個都不能少。”她把車停到路邊,提著油漆桶走過馬路,把那個“漏網之魚”給補上。
“這條路比較偏,所以這里的廣告少,不算多。”劉玉榮說。
每天早上6點半開始,劉玉榮就騎著自行車在珠光路、銀座街、南官大道、月河街、騰達路和世紀廣場轉,只要看到小廣告,就停下來清洗。
在劉玉榮的自行車籃上,粘滿了各種小廣告紙。“有時候離垃圾桶比較遠,就撕下來先粘這兒,到時候一起扔掉。”
劉玉榮從事這一行已經有4個年頭了,每天早上的6點半至11點和下午的2點至5點半是她的工作時間。“他們都是趁著我們下班時間來貼,有時候上午剛清理完,吃個午飯回來又有貼上了,所以要不斷地重復清理。”劉玉榮說。
原標題: 讓“牛皮癬”無處藏身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