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國對食品加工和生產環節中,使用含鋁添加劑和含鋁膨松劑下了禁令。昨天,記者從市食安辦了解到,下階段,我市將嚴查濫用含鋁食品添加劑,而為了讓禁令的力度更為深入,市食安辦邀請市民對濫用含鋁食品添加劑的行為進行舉報。
那么,在我們吃的食物中,哪些可能含有鋁添加劑?吃多了會有什么危害?
市食安辦工作人員說,以往,包括饅頭、面包、蛋糕、餅干、薯片、涼皮、海蜇和膨化食品等,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含鋁添加劑。
一般來說,鋁過量會干擾包括人體的思維、意識、記憶功能,出現神經受損,記憶減退,甚至癡呆;還可能出現貧血、骨質疏松等病癥;尤其對身體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兒童危害更大,可導致兒童智力發育、運動協調能力障礙,誘發老年癡呆。
最常見的含鋁的添加劑,是作為膨松劑使用的明礬,也就是硫酸鋁鉀(鉀明礬)和硫酸鋁銨(銨明礬),它們能夠和食品中的碳酸氫鈉產生反應,在加工過程中緩慢、均勻產生氣體,使食物口感松軟、酥脆、香味成分更易釋放,因此,在我市還是有不少面點店,正在使用它。
為有效落實國家的最新規定,目前,臺州市食安辦已下發通知,從本月開始,禁止將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鉀明礬)和硫酸鋁銨(銨明礬)。
下階段,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含鋁食品添加劑的規范使用,組織開展對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督檢查,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相關執法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
此次監督檢查的重點,是檢查膨化食品生產企業,是否停止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生產企業,是否超范圍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食品經營單位在面點、糕點等食品制作過程中,是否超范圍、超量使用“泡打粉”等含鋁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經營單位,是否已停止經營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等。
同時,我市還將通過專題培訓、簽訂承諾書等方式,督促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加強自律,嚴格執行公告規定,規范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專業的檢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用嘴來分辨食品是否含鋁。
以最常見的包子為例,加了含鋁食品添加劑的成品,看起來比較蓬松,掰開以后看發酵的氣孔,也比較細小而且均勻;相反,不用含鋁添加劑的包子,看起來相對干癟實在,發酵的小孔也沒那么均勻漂亮,吃起來卻特別有嚼勁。鑒別油條的話,可以趁油條還熱的時候,掰開用鼻子大力地吸幾口氣,如果味道刺鼻,且有堿澀味,可能就有問題了。
市民在生活中,如有發現食品經營濫用含鋁食品添加劑的,可以撥打96317舉報。此外,市食安辦建議,消費者對油條、麻花等油炸面制品不要每天都吃或一次吃太多。特別是海蜇,因為“三礬二水”的工藝,決定了海蜇是鋁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因此市民要盡量少吃,在吃之前,最好用醋泡一下,這樣有利于降低鋁含量。
原標題: 市食安辦邀你一起挖出暗藏鋁添加劑的食品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