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嘀嘀打車,用起來沒想象得那么爽
“嘀嘀打車”軟件從2月底悄然進駐臺州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光景了。
根據軟件公司后臺數據顯示,目前臺州已有近3000位出租車司機安裝了“嘀嘀打車”軟件,每天有2000-3000人次新增的乘客會將“嘀嘀打車”安裝到自己的手機上,每天市民用打車軟件成功叫車的訂單也能達到1萬多單。
“嘀嘀打車”臺州營銷團隊的工作人員李志福這幾天也一直在臺州各縣(市、區)之間奔忙著,他說目前椒江、黃巖、路橋、溫嶺、三門都已經有了“嘀嘀打車”,下周臨海和天臺也馬上就會有,不久“嘀嘀打車”可能就會在臺州實現全覆蓋。
盡管打車軟件還在以勢不可擋的速度推廣,但這種出租車行業的“外掛”是否便捷,這種游離在監管之外的打車方式,是否會存在漏洞?
人還沒坐上車,司機就開始打表計價了
幾天前,金先生在黃巖勞動南路錦鳳凰KTV附近用“嘀嘀打車”叫了一輛車。
沒多久一名姓魏的司機師傅搶下了單,過了五六分鐘到了金先生所在的地點。
上車時,金先生發現計價表上顯示著10元,而當時車上沒有其他乘客,司機囑咐金先生關好車門便準備開車,也沒有重新打表的意思。
“司機師傅,你不給我重新打表嗎?”金先生心中一陣納悶。
“我從方山路那邊開過來,從你下單開始就要開始計價了。”司機魏師傅說。
“所有乘客叫車都是上了車后再計價打表的呀?”金先生不干了,哪有這個理,要收費好歹也得事先協商。
溝通再三,魏師傅最終還是不肯重新打表,還說:“給我安裝軟件的公司說可以下單開始就計價。”
金先生從勞動南路打的到青年西路,原本正常打的價格在11元左右,當天晚上他用“嘀嘀打車”軟件支付了20元打的費,減免后實際付了14元,也就是說比正常打的還貴了3元。
巧的是,這種情況,金先生后來又碰到了幾次。“我覺得這樣很不合理,就用軟件上的投訴功能投訴,但是一點回音也沒有。”金先生說有種“被坑了也投訴無門”的感覺。
一連推送5次叫車訂單,次次落空
記者了解到,“嘀嘀打車”對司機及乘客的補貼額度,與剛進臺州時相比,都降低了不少,經過3月23日凌晨再次調整后,出租車司機每天前五單補貼2元,乘客每天前兩單補貼3元。陳師傅表示,補貼額度的降低確實也是搶單熱情下降的原因之一。
趁著坐出租車的空隙,記者和司機陳師傅嘮嗑了幾句。“要不是就在附近,我一般也懶得去搶單。”陳師傅說,搶了單之后無論顧客在多遠都要過去,有時候碰到“磨蹭”一點的乘客,還要等半天,費事又費力,“還不如在人流量多的地方一轉,運氣好的時候生意做不斷,可比搶單好多了。”
出租車司機不愛搶單了,乘客想用軟件叫車自然也就常常“落空”。
“連續好幾天了,我在路橋這邊就沒有用‘嘀嘀打車’叫到過車。”王艷是個85后,原本也是軟件打車愛好一族。她抱怨著告訴記者,最近“嘀嘀打車”叫車越來越難叫了。“有一次,我在路橋花鳥市場附近要打車去客運中心,結果打車訂單一連推送了5次都沒有人接單。”
采訪中,不少市民都遇到過類似情況,市民反映,叫車軟件時不時出現這種“不靠譜”現象,總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有點浪費市民使用叫車軟件的熱情。
市運管部門:
叫車軟件監管目前無法可依,靠軟件公司的行業自律
無論是金先生碰到的“被收費”現象,還是像王艷這樣總叫不到車的情況,多少讓市民們覺得軟件叫車市場目前還存在一些亂象。
如何對叫車軟件的使用規范管理,以及對司機與乘客雙方進行有效地監督與維權,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像金先生這種情況,除非是司機事先與他協商好,否則就是不合理的行為。我們公司也從來沒有相關規定,允許司機在乘客下單時就進行打表計價。”“嘀嘀打車”軟件臺州區域負責人魏照偉說,市民在使用軟件打車過程中,若碰到一些不合理現象可以通過軟件上的投訴渠道投訴。若該渠道沒有及時給予反饋,市民也可以撥打4000001999總公司客服熱線進行投訴。
“公司接到投訴,經核實后會對司機進行封號處理,同樣如果是針對乘客的不合理行為的投訴,核實后也會對乘客進行封號處理。”魏照偉說,3月22日晚上開始,公司對軟件司機端作了系統升級,新增了訂單舉報功能,就是針對乘客的一個行為監督功能,
下階段公司還會在乘客端開通一個對司機的監督舉報功能,“目的是通過雙向舉報的功能,實現對雙方的一個監督,營造一個良好的打車環境。”
記者了解到,目前臺州還沒有“嘀嘀打車”軟件管理方面一個實體的服務店,乘客或司機在軟件使用上碰到任何問題只能通過打客服熱線或者找軟件區域負責人進行投訴。
魏照偉表示,未來“嘀嘀打車”在臺州市場使用情況若是可觀的話,公司會考慮在臺州建立一個實體的服務點。
對于叫車軟件的監管,市公路運輸管理局出租車管理科科長孟光平表示,目前臺州沒有針對叫車軟件的相關法規,所以運管部門只能監管處理出租車營運過程中出現的如拒載等問題,但軟件使用方面的情況因為無法可依因此不好處理,更多的還需要靠軟件公司的一個自律行為。“叫車軟件行業要在不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的前提下很好地應用,我想還需要和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聯合起來,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