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農村合作銀行系統實施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后
記者 陳佳樂
銀行有房貸意向,卻找不到擔保人,也沒有可以抵押的財產,于是貸款就黃了。在我市農村,不少農民和想創業的年輕人遇到了這樣的困擾。
12月2日,市政府審核通過了省農信聯社臺州辦事處制定的《臺州農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實施方案》。以后,困擾很多臺州人的貸款問題和基礎金融服務得到了有效解決。
夫妻也能做擔保人
對于普惠金融三年行動計劃,路橋農村合作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林佳特別看好。
“目前,路橋有10.5萬戶家庭,其中就有4.6萬戶家庭在該行有貸款業務。”林佳說,以前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都將目標客戶對準了經濟條件較好的商戶和企業,很少針對城鄉居民,“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發展城鄉居民,到2015年底貸款覆蓋率達到50%以上。”
為此,路橋方面率先放開了對小額貸款的限制。“我們推出了‘普惠信用貸款’業務,小額貸款的客戶,家里人就能擔當擔保人的角色。”林佳打了個比方,“丈夫要貸款,只要妻子證明他的這筆貸款是正當用途,比如說拿來做生意、供孩子上學等,而不是花在賭博等不正當用途上,銀行就會同意他的貸款。”
貸款權交給百姓
“我們還通過實行信貸過程公開化、透明化的管理,把貸款權交到百姓手里。”省農信聯社臺州辦事處業務科科長余建榮說,到2015年末,他們將在臺州范圍內全面實行陽光普惠。
此前,普通城鄉居民貸款的門檻較高,特別是農村百姓,要是想貸款,需要走很多程序。“現在,我們聘請社會上有威信的人士,對每一戶家庭進行信用評定,劃分出10萬元、50萬元等貸款標準。”余建榮說,這樣一來,每一個百姓都有直接貸款權,只要百姓需要,就可以來貸款。
據林佳了解,小額貸款的客戶更看重信用。所以降低普通百姓的貸款門檻,對于銀行來說,并沒有增加風險。
離家一兩公里就能存取款
除了在小額貸款上讓惠于民外,這次的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動計劃,還考慮到了如何讓老百姓更方便獲得基礎性金融服務問題。
今年3月28日,臨海農商銀行在涌泉梅峴村設立了全國首家“小微金融便利店”。持有銀行卡的村民,在村里就能自由辦理取款、轉賬和查詢等業務,也能讓習慣使用存折的老年人自主辦理基本金融業務。他們的目標是逐步在全市2000人口以上、2公里內無金融網點的農村或社區推廣“小微金融便利店”。
與此同時,路橋已經基本實現兩公里以內有農村合作銀行的營業服務網點。“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底,無論你住哪兒,距離你家1公里范圍內,就能輕松存取款、繳納水電費等。”林佳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