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各學院上報的畢業生就業統計表,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院長李云貴感到欣慰,“數據每周都在變化,總體呈現上升態勢,甚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0%左右。”
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此,臺職院提前預判、早作應對,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現代學徒制、訂單班整班整批學生被企業留聘的好消息頻頻傳來。
據統計,截至6月16日,該校2020屆3743名畢業生中,除報名專升本的724人以外,已有2922人實現就業,就業率達78.07%,留在臺州就業人數超過半數。預計到6月底,學生就業率有望達到98%以上。
深耕地方產業,靶向培養人才
臺州金橋汽車銷售一汽大眾4S店內,臺職院汽車學院2020屆畢業生呂口正在進行噴漆作業。盡管剛畢業不久,但他已能獨立完成整車噴漆。與呂口一樣,他的同學趙繼應也在熟練地檢修車輛。從2018年9月開始,他就在相關企業參加實習。日前,兩人都已在店內順利入職。
作為全球500強的德資企業采埃孚,工藝嚴謹,要求嚴格。在企業實習期間,機電學院的陳志鑫、中德學院的劉日鎧等幫助企業改進技術和研發產品,提高生產效益,獲書面表揚,并收到留聘邀請。在上市公司浙江天宇制藥參加頂崗實習的35名醫藥學院學生,全部留聘,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劉仁江稱贊:“臺職院的畢業生業務精、素質好、上手快、穩定性強。”
“就業形勢向好,關鍵在于人才質量過硬。”臺職院院長章偉表示,在專業建設方面,學校圍繞“源于產業走高端,依托產業深融合,服務產業高水平”的要求,根據臺州產業特點和優勢,調整優化專業布局,目前開設的33個專業有90%覆蓋了臺州主導產業和特色行業,專業群深度融入地方產業鏈。
同時,學校不斷優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聯手企業開展靶向培養。與亞歐汽車等137家知名企業簽訂了“現代學徒制”“訂單班”“雙元制”“雛鷹計劃”等校企合作協議,共建校內外雙創基地、高端產教融合基地和見習就業基地106家。
經初步統計,該校理工類畢業生就業起薪平均在每月4000元以上,文科類在每月3500元以上;中德學院畢業生72%在已上市公司、名企大企就業,平均起薪在每月6000元以上,個別突破一萬元,基本實現提前就業、精準就業和高質量就業。
服務暖企暖心,廣拓就業渠道
汽車學院畢業生邱宇星在臨海臨奧汽車有限公司實習時,著急地打電話給班主任李先偉:“李老師,因為我還沒拿到畢業證,公司說不能與我簽約。”一接到學生電話,李先偉立即放下手頭事情趕赴臨海。有了老師的耐心解釋,企業最終打消顧慮,當場簽下就業協議。
邱宇星的“待遇”并非個例。“穩就業既關系民生,又關系學校發展,更情系學生福祉。”臺職院黨委書記李昌道在校就業工作會議上再三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主動作為,多措并舉推動畢業生就業。
在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季里,學校領導帶頭,組織師生聯系用人單位,為畢業生就業牽線搭橋。所有畢業生全部建立就業臺賬,及時掌握、動態追蹤就業狀態,從2月開始就著手實施周報制度。借助臺州產學研信息港,臺職院加強了與人社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聯系,積極搭建招聘信息網絡平臺,多渠道廣泛收集發布用人單位需求信息。疫情期間,學校還開通網上心理咨詢服務熱線。
“原以為要錯過找工作的‘黃金時間’,但是通過疫情期間的頂崗實習,使我順利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在百達精工就職環保專員的畢業生謝嘉祥說。為幫助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學校啟動暖企助企計劃,以專業為單位走訪企業,了解企業的困難和用人需求。期間,共收到企業用工需求106家,2807名學生參加頂崗實習,一半以上畢業生實現提前就業,很多因表現優異被提拔為班組長。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