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王剛 攝
“如何重拾改革開放之初蓬勃向上的首創精神?如何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如何為浙江全省發展大局和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多作貢獻?如何讓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民更加幸福?”正在此間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人大代表、臺州市委書記李躍旗拋出“四問”,振信心、談現狀、析優勢,亦給出了2020年臺州發展新思路。
臺州是一座有“精神”的城市,孕育了大陳島墾荒精神,滋養了敢為人先、敢闖敢冒的改革首創精神。“臺州人有‘硬氣’,我想首先就體現在不服輸上,有百折不撓、敢于勝利的堅定信心。”李躍旗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臺州人是敢為天下先的那一群人,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全國第一。
浙江省人大代表、臺州市委書記李躍旗 楊輝 攝
審視臺州的“朋友圈”,李躍旗談及,最近蘇州提出“只要別的地方能給的支持,蘇州不僅都能給,而且還可以多一點”;寧波對標世界一流產業,全力打造2個萬億級、4個五千億級、6個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湖州打造11個萬畝千億產業平臺,每個平臺都定向對接上海主要園區……
“這樣的力度、這樣的手筆,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李躍旗直言,“臺州要趕超跨越,不能滿足于吃老本,不能滿足于過得去,要敢于打開腦洞、無中生有、創新蝶變,讓思想解放解放再解放。”
臺州是一座有“精神”的城市。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市場經濟先發地,臺州是一座肩負“使命”的城市,即“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歷史使命。2020年伊始,臺州市五屆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發展目標。
“我們將圍繞‘三步走’戰略和‘456’工作體系,深化‘兩抓’不動搖,確保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建設起好步、開好局。”李躍旗表示,要著力強化“產業+企業”的支撐,強化“科技+人才”的驅動,強化“制度+環境”的供給,強化“項目+平臺”的承載。
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產業是筋骨,企業是主體。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10條標志性產業鏈。于臺州而言,構建有臺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做強七大千億產業的基礎上,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顯得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該市將堅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集群發展、鏈式發展,整體提升臺州民營企業競爭力。
強化“科技+人才”的驅動方面,李躍旗談及,“我們要繼續以爬雪山、過草地的決心,強化科技和人才驅動力,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點火器’。”
眾所周知,民營經濟要茁壯成長,土壤和環境是關鍵。在強化“制度+環境”的供給方面,李躍旗表示,“五心”“媽媽式”服務已成為臺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鮮明印記。“我們要繼續堅持深化,落實好‘一站式’服務。特別是《浙江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實施后,臺州貫徹要抓得早、抓得實、抓得深。”
針對臺州高能級平臺和高質量項目稀缺的問題,李躍旗則表示,要強化“項目+平臺”的承載,強化平臺支撐,強化“雙招雙引”,特別是要加快引進一批優質產業項目。
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是當下中國區域發展的熱門話題。地處長三角金南翼的臺州,如何為浙江全省發展大局和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多作貢獻是該市發展一道“必解題”。
李躍旗說,臺州是一座有“擔當”的城市。“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臺州如果不主動爭取、主動融入、主動參與,不在浙江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大棋局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擔當更加重大的使命,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對此,李躍旗直呼,臺州要更加主動融入全國、全省重大區域布局和戰略謀劃,不但要爭取“不缺位”,更要努力爭“C位”。“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就是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過程。臺州要拿出先行力度謀改革、爭試點。”
李躍旗說,融入長三角,關鍵在接軌大上海。“今年我們要全面對接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對接上海國企、外企和世界500強,全面對接上海各市轄區,全面對接上海各重點產業園區,全面對接上海各商會資源,把干部和招商隊伍派進去,把產業接進去,把活動辦進去。”
臺州是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在李躍旗看來,“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激發民力中善治有為”這一密碼,讓臺州四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那么如何讓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民更加幸福?李躍旗給出的回答是,把“強市”的大夢想落到實現每一個臺州人對生活的“小目標”上。當前,首要任務就是打贏高水平全面小康收官之戰,全力以赴補短板、強弱項,讓臺州全面小康更具成色。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