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下基層的第一站,我就決定直奔“中芯能”項目地塊現場看看。這一50多億元的投資項目,是臺州弗迪電池項目的上游配套項目,將讓仙居在新能源產業賽道上再發力、再升級。到了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立牌”,也就是在項目現場,樹立項目推進時間節點表,這已經成了我們仙居干部抓項目推進的“固定動作”。我們把項目任務分解細化,分別明確責任分工,每個任務的責任人、時間節點“上墻”,在施工現場的顯眼位置展示出來……在一兩米長、寬的節點推進表上看得一清二楚,誰也打不了“馬虎眼”,政府部門和企業相互監督、相互比拼,看看誰干得更快,工作進度真抓實干。
“立牌”是個小招,但很好地解決了責任模糊、進度無法檢測的問題。我記得,去年有個項目工期推進慢,導致后續建設時間跟不上。陸續走了幾個項目后,發現或多或少都存在建設進度要求、審批節點不明確導致項目推進無法監督的情況,我們就開始“頭腦風暴”想辦法。
當時的要求是要亮出準確時間,且人人都看得見。項目現場的展板,給了我們靈感。但展板展示的內容太籠統不夠細。最后,我們想到與督查室的項目節點做個結合,在現場立一塊醒目大牌,每個點位責任到人、每個節點具體到天。實際就是將“作戰圖”搬到現場,接受大家的監督。這樣一來,改掉了干部“盡快”“可能”“馬上”等壞毛病,大家的時間觀念都極大提高了,節點意識極大增強了,項目推進更順暢,也給業主吃下“定心丸”。
“小招”帶來的化學反應很大,就是系統重塑了服務和辦事的效率,服務速度、辦事效率持續提升,讓營商環境更優。仙居先后簽約落地比亞迪22GWh的刀片電池項目和以生產電池材料為主的中芯能項目等大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不僅能帶動一個產業發展,更能在周邊形成強放射效應,帶來人口的集聚、觀念的碰撞,推動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和群眾的增收致富。
完成計劃內項目現場調研后,我決定繞著項目現場街道、村社再走一走、看一看,聽聽周邊百姓原生態、最真實的聲音。走了一圈,發現距離比亞迪項目最近的張店村,變化最大,沿街開起了飯店、超市、奶茶店等店鋪,人氣很旺,房屋租金漲了兩倍多,沿著馬路的房子都變成了店鋪。百姓永遠是對這座城市“最有感”的群體——“以前沒人租,現在漲租金”“人氣旺得很,就是通往縣城的路經常堵”……一邊走一邊聽,聽到不少真心話。
“四下基層”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基層最真實的情況。就像調研項目,不僅要走工地,也要走走周邊村莊,把配套補上去;規劃新城建設,聽聽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環衛工人的聲音,知道百姓最關注的是基礎設施和休閑娛樂場所,因此新城規劃中多了綠徑、廣場等內容,還建設了10座公廁;或者在周末、節假日,自駕到鄉村轉轉、現場看看,尋找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直接讓鄉鎮、部門限時回答……在基層,用多樣的方法發現產業發展的關鍵事、百姓身邊的小事,并做到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也就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拓展新路徑。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