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2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祝梅 應忠彭 通訊員 裘云峰)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浙江動能澎湃:2022年,浙江農林牧漁業增速9年來首次突破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居全國省區第一;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達51.2%。
新年新起步,浙江擔子不輕:對照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目標,現有發展優勢能否持續領跑?全力拼經濟,“三農”底盤支撐力夠不夠?釋放發展新動能的空間在哪?記者從2月3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跑道路線已清晰。
“一號工程”引領高質量發展
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不久前,浙江在“新春第一會”上射出三支箭。三個被賦予新內涵的“一號工程”,同樣也引領著“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比如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推動數字經濟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在浙江這塊數字經濟沃土上,包括數字農業工廠和其“進階版”的未來農場,就在做這樣的探索: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生物耳標等技術,海鹽的青蓮未來牧場養1萬頭豬只需3個人,1個未來牧場的效益相當于10個傳統牧場。
日前,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與浙江省政府簽署共建數字鄉村引領區合作備忘錄,支持浙江建設數字鄉村引領區。“我省將把數字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發展藍海。”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將率先構建“數字+設施”智慧農業發展體系,培育數字農業新形態,還將實施數字農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布局數字農業新基建,進一步釋放數字紅利、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對照“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如何提振浙江農業外向力、產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成為關鍵。
受資源要素條件制約,浙江不少農民把“事業版圖”拓展至省外,最典型的就是“追著太陽種西瓜”的臺州瓜農。為此,浙江提出要發展農業總部經濟,而在“地瓜”的源頭,要更注重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增強“走出去”的硬實力。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延伸覆蓋到鄉村尤為重要。去年,浙江首次把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等內容寫入省委一號文件,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列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的九大領域之一。什么樣的項目能落到農村?鄉村全面振興需要什么樣的項目和產業?有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記者了解到,省農業農村廳正圍繞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制定相關政策舉措。此外,如何健全我省大三農財政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也是浙江的發力重點。
一個明確的信號是,浙江將持續深化各項集成改革,營造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返鄉入鄉的良好環境,為鄉村創新創業留出發展空間。去年以來,浙江已出臺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業標準地改革。圍繞省“8+4”經濟政策體系,省自然資源廳最新發布的30條自然資源新政,也有多條內容與耕地、農田和山區26縣項目用地的保障配套密切關聯。
拼經濟“底盤”更扎實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農業發展方式的創新,也是農業發展進程的提速。浙江如何強化領跑優勢、構筑后發優勢?一個“跨”字很關鍵。
“跨”,意味著打破物理界限,更意味著跳出原有的發展思路,多維度謀劃供給創新和資源要素整合。近年來,浙江的城鄉收入比持續縮小,但城與鄉的收入差距絕對值依然較大。今年,浙江提出實施縣域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縣城如何提升能級,為區域發展注入活力,鄉村如何提升價值魅力,引導和服務城市要素入鄉發展,城市人口入鄉消費,都是“跨”要解決的問題。
在增強鄉村內生發展動力方面,浙江的“打法”已明晰:鄉村數字經濟作引擎,以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為核心,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為路徑,持續打好“組合拳”。
新年,浙江又創新推出強村公司培優帶富、農民農村“提低”幫富、標準地改革拓面增富、“雙強”賦能興業鏈富等八大招式,2023年力爭實現入股強村公司的村覆蓋率達70%,消除集體經濟總收入低于30萬元的行政村。
浙江正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現場,玉環市楚門鎮介紹了探索閑置宅基地改革的經驗:在本鎮范圍內或跨鄉鎮組成的“片區組團”范圍內,符合條件的農民可以按規劃要求對農房進行調劑、實現有償使用。通過這一改革創新,讓玉環雞山鄉的村民可以“搬”到楚門鎮東西村安家,而雞山鄉又能集聚閑置宅基地資源用于旅游產業開發。
又如種業,去年寧波微萌種業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這是我國首次為種業企業構筑陣型,也意味著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之路上,源頭端的科技創新、企業的市場化力量愈顯重要。
作為全省自主知識產權最多、銷售量最大的瓜菜種業企業,去年,微萌的研發投入超過2400萬元。公司總經理薄永明說,在近6000萬元政府專項債投資支持下,企業已啟動建設自動化環境調控玻璃溫室及省內最大的設施瓜菜種子生產基地,而一流人才的外引內育則是企業自身發展的“一號工程”。
要“點亮”鄉村,產業振興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去年,溫州招引63個重大農業農村項目,總投資超400億元。其中,總投資10.6億元的溫州市正新預制菜產業園是典型的溫商返鄉項目,這是溫州全力搶占的產業新賽道,也能給糯米山藥、赤松茸等當地特色農產品找到增值空間。
“圍繞全市農業產業鏈‘補、延、強’的目標,我們系統梳理了洽談項目清單、重點農業產業清單、頭部目標企業清單,明確了預制菜產業、科技型農業、休閑農業三大招引目標。”溫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工業思維抓農業,溫州實行“一個項目配一個團隊”,對優質農業項目提供“一事一議”優惠政策,去年,全市“三區三定”劃定增補省級重點農業項目用地計劃1萬多畝。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