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梢哉f,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層涵義
精神生活是與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相對應的概念。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將人類生活劃分為“物質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四種類型。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現代社會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分離,以及精神生產的獨立化,精神生活日益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領域。它是以心靈生活為核心,包括心理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在內的人類生活,其基本構成要素為精神追求、精神創造和精神享受。
作為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維度,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抓住“共同”一詞??蓮娜齻€層面去認識:一是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要跟上物質生活富裕的步伐,防止出現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導致個體道德水平的滑坡;二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實現區域間、群體間、城鄉間的均衡共享發展,防止出現地區之間、人群之間、城鄉之間出現較大的差異和分歧;三是要實現精神生活與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社會文明等其他各領域之間的協調和充分發展,防止出現在教育、科學、理論、價值觀、家庭生活等領域缺乏正確的引導而導致全社會精神層面滑坡的現象??傮w而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結合,區域、群體和城鄉之間精神生活質量相協調,追求的是物質富裕基礎上并與之相匹配的美好精神生活樣態,呈現的是精神產品極大豐富和精神境界極大提升的美好圖景。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狀
浙江具有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豐厚文化底蘊,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宋韻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浙商文化等浙江精神高地建設的思想資源,也是浙江人精神富有的不竭源泉。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多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建設“文化浙江”“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向好、充滿自信自強的社會心態。精神力量不斷增強,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全有序,全社會精神面貌發生了積極變化。
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的社會工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亦是如此。當前,全省與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以省會杭州為中心向外輻射,精神生活富有程度隨著大都市輻射距離和區域城市化水平、公共文化投入以及傳統文化本底與旅游資源稟賦程度的不同,出現一定程度的差異。
二是群體之間發展不均衡。精神生活的富有程度往往與居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職業情況息息相關。從收入水平來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可選擇享受的文化活動越豐富,精神富有程度越高。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程度越高,浙江省居民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整體仍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職業情況來看,不同職業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差距顯著,比如,機關行政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在校學生等精神富有程度要高于個體經營者、外來務工人員、待業人員等,因此,工作穩定是實現精神富有的重要前提。
三是精神生活領域發展不全面。衡量個體精神是否富有需要從理想信念、文明素質、文化修養、審美情趣等多個維度出發。目前,居民在精神生活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比如,在理想信念方面,部分人群存在理想信念的自我認知程度不夠的情況;在文明素質方面,全民科學素養仍然偏低,不同職業之間差距明顯;在審美情趣方面,群眾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鑒賞力出現群體不平衡的情況。
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物質富足”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強烈,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期盼更加高漲。浙江要進一步發揮文化建設“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作用,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重要目標和任務,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讓精神富有、生活美好成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鮮明底色和最具辨識度的標識。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強化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宣傳展示、制度保障,夯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道德基礎。要厚植共同富裕文化,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共同富裕文藝作品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文化禮堂活動。要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將紅船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和“楓橋經驗”等融入紅色旅游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體驗,打響“浙里紅”紅色教育和紅色旅游品牌。
實施分人群精準化供給。要聚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核心問題,研究開展精神富有測量,形成文旅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調查測量—掌握需求—精準供給—考核評價”閉環工作體系。要構建精準化供給體系。分人群進行“精準畫像”,探索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文旅精準供給新路徑。要加大對重點人群的供給力度。全面推行“文化保障卡”制度。提升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文化供給的精準性,通過與社會力量合作、公益眾籌等方式,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服務。
促進區域均衡化發展。要提升山區26縣文化服務能力,實施山區26縣“一館一策”專項提升行動,實施“浙文惠享”,在山區26縣高標準推進“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城市書房、文化驛站建設。要推動資源向山區縣傾斜,重點開展“耕山播?!被鶎游乃嚺嘤枺趸慌幕拐摺R苿娱L三角地區閱讀一卡通、服務一網通、聯展一站通、培訓一體化,公共圖書館社??ㄒ豢ㄍ▽崿F率達到100%。
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制定城鄉一體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定城鄉一體“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標準,高標準實現“市有五館一院一廳、縣有四館一院、區有三館”等目標。要升級城鄉公共文化空間,根據城鄉風貌建設總體規劃,建設提升一批具有鮮明辨識度的文化綜合體、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和古村落。要優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結構,推廣圖書館中心館總分館和縣級文化館總分館模式,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鄉村延伸。
擴大公共文化供給覆蓋面。要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穩步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持續推進全民科學普及。要促進文化惠民全地域覆蓋。推動實施百城萬村文化惠民工程,創新“文化走親”等活動品牌,持續推進送戲送書送展覽下鄉,創新文化惠民服務方式,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要擴大文化參與人群,推動公共文化場所錯時延時開放,探索推行“文化保障卡”制度,讓特殊群體免費或低價享受文化服務。
深化數字化改革。要構建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改革總體框架,全面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要提升數字服務能力,豐富高品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在浙政釘、浙里辦、數字電視開通適合老百姓的應用場景,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設置云入口、云預報、云導覽、云驛站、云社群、云監管等端口,形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一體化運營的公共文化服務新體系。要建設多跨應用場景,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文化需求。
完善社會化參與機制。要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建設。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助、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要促進志愿服務發展,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訓、激勵、保障等制度,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培育一批特色項目和服務品牌,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
加快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大項目投資力度,做大做強數字文化產業。要積極發展數字文化產業,鼓勵數字文化與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在線新經濟結合,發展直播帶貨等產業經濟新模式。要推進旅游經濟強省建設,加快構建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四條詩路”文化帶、“十大海島公園”、“十大名山公園”,精心打造100條文化主題旅游精品線路。
【作者分別為臺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