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在追認英烈的歷程中,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浙江紅色記憶被揭開 每一個閃亮的名字,都值得被銘記
2022年10月28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黃珍珍 陳醉 金晨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0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珍珍 陳醉 金晨)這一別就是近百年!

  上世紀二十年代,余姚熱血青年符錦惠離開家鄉參加革命,從此杳無音信。盼了一代又一代,他的后人終于迎來令他們心安的消息——日前,浙江省政府批準追認包括符錦惠在內的4人為烈士。

  “幾年前,我們得知三爺爺符錦惠1933年犧牲在廣東,但追認為烈士的意義完全不一樣。”符錦惠烈士的侄孫、59歲的余姚市朗霞街道天華村村民符建軍眼眶泛紅。

  歷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燦若群星。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中國已有約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萬名。目前,浙江在冊英烈有2萬余名,因戰爭年代通訊不便、資料不全等原因,不少革命英雄、無名英烈散落在天際。為了追尋他們的蹤跡,多年來,烈士后代們、各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四處奔走。

  每一個閃亮的名字,都值得被銘記。

  近十年,浙江已追認烈士44人。一路追尋,一路深思,一段段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被揭開。

關鍵證據缺一不可

  89年!符錦惠是余姚史上,犧牲后追認時間最久的英烈。

  追認為何這么難?“追認過程中,烈士身份、參加革命的情節、死亡原因等關鍵證據缺一不可。”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優撫褒揚紀念處處長徐斌介紹,然而戰爭時期因敵我斗爭激烈,常出現為了保守秘密銷毀材料等現象,導致如今不少關鍵證據難以查證。

  “三爺爺離家后生死未卜,找到他是爺爺生前的遺愿。”半個多世紀以來,符建軍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然而,在互聯網尚不發達的年代,尋人猶如大海撈針。

  直到2019年9月底,一通南昌來的電話帶來轉機。一位符氏宗親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時,在參加起義人員名單里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符錦惠。“會不會就是你的三爺爺?”他當即撥通了符建軍的電話。得知消息后,符建軍和妻子匆匆前往南昌尋訪。

  令符建軍沒有想到的是,三爺爺竟是一位叱咤戰場的風云人物。館內提供的資料顯示,1927年,符錦惠任國民革命軍第25師75團1營營長,參加了南昌起義,后隨起義軍向廣東進軍,參與創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和東江革命根據地。1929年至1933年,他先后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政治部副主任、東江軍委常委,東江紅軍獨立第2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1933年5月,符錦惠在紫金縣被叛徒殺害。”親眼看到這幾個字,符建軍心里如同翻江倒海般。回到余姚后,他仔細整理好帶回來的材料,希望三爺爺能被追認為烈士。

  聞訊后,余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館等部門的多位專家迅速成立調查小組。但沒想到,小組在開第一次論證會時,就碰到了棘手難題——紀念館提供的材料中,關于符錦惠的籍貫等個人身份信息都是空白。

  “如何證明參加南昌起義的符錦惠,就是余姚的符錦惠?”小組成員、余姚市委黨史研究室黨史文獻科科長張志偉介紹說,調查一開始就陷入了困境:符錦惠年少時隨父親出門經商,在余姚本地生活痕跡很少。由于年代久遠,與他有交集的人都已離世,考證難度很大。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尋訪不得不轉戰線上。疫情稍有好轉,張志偉和小組成員、余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擁軍優撫科科長柳光其便坐不住了,他們趕赴符錦惠最后的戰斗地和犧牲地廣東深入調查。

  那段時間,他們常常泡在當地黨史研究室的庫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每本有可能有記載的資料都一頁頁去翻,找到一丁點旁枝細節的線索都仔細地復印標注下來。終于,一篇由惠東黨史辦整理的文章《犧牲在東江紅土地的革命精英——符錦惠、藍蔚林》,給了他們意外的驚喜,文章開頭明確寫著符錦惠是“浙江省余姚市朗霞街道天華村人”。

  《中國共產黨東江地方史》第241頁、242頁,《紫金縣志》第876頁……張志偉翻開辦公桌上厚厚一本《符錦惠追認烈士資料匯編》向記者展示。132頁資料匯編中,收錄了調查組最終出具的調查報告及相關資料復印件,其中關于符錦惠烈士革命斗爭和犧牲情節相關內容,都用筆仔細作了標注。

  與符錦惠相似,這次成功追認的4名烈士,無不經歷了長期而艱難的追尋。其中,臺州籍烈士羅啟況就因關鍵證據缺失,追認工作曾被耽擱多年。

  羅啟況是玉環當地的一名游擊隊員。1930年8月24日,在連嶼塢門頭激戰中,24歲的他面對強敵英勇還擊,因寡不敵眾當場犧牲。5年前,羅啟況的家人曾提出申請,但因“主證材料不足”“犧牲過程情節不明確”而無法證實。

  2019年,玉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安置創業科科長江勇牽頭成立調查小組,跑檔案館、黨史辦,泡在材料文件中不知多少個日夜,終于在浙江省檔案館找到了關鍵證據——

  一份民國時期的《浙江省政府公報》中,提到了羅啟況當時參與的“黃樟順帶領的普青武裝游擊隊”這一組織名稱。另一份談話記錄里,也佐證了羅啟況犧牲前還擊強敵的英勇行為。

我們有責任留住先烈故事

  追認這么難,為什么還這么費勁去做?曾有人這樣問江勇。

  “每一次尋找,都是為了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我們有責任留住先烈們的故事。”江勇這樣回答。

  這些烈士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在戰場上經歷過什么?此前都不得而知。追尋中,一個個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愛國進步青年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在東風小學,我們找到了三爺爺的學籍檔案。”符建軍說,符錦惠出生于1904年,曾就讀于余姚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達善學堂(今東風小學)。17歲時,符錦惠跟隨父親去漢口做生意,在武漢期間,受進步人士影響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符錦惠英勇善戰,在戰場上表現十分優異。《東江英烈傳》在講述朱炎烈士故事時,曾提到符錦惠的一段戰斗場景。1933年,朱炎、符錦惠等率紅軍四個主力連、兩個警衛排共500多人,北上與中央紅軍會師。期間,紅軍迎頭痛擊紫金縣警一個中隊,大部隊繳械投降后,一個后衛班拼命逃竄,被符錦惠率領的兩個主力連截獲全殲。

  1933年5月,在戰爭中受傷的符錦惠來到紫金縣義容鎮均安鄉黃葛坪炭窯隱蔽養傷,5月5日被叛徒殺害,將最后一滴熱血灑在了異鄉。“三爺爺沒有結婚生子,犧牲時只有29歲,他把一生全部獻給了革命事業。”深入了解三爺爺的故事后,符建軍動情地說。

  追尋中,越來越多鮮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的先烈故事慢慢浮現。

  今年被追認的臺州籍烈士黃雷,是一名以“雙重身份”潛伏在隱蔽戰線上犧牲的地下黨員。調查報告描述了他短暫卻又激昂的革命生涯。

  黃雷出生于1907年,是當年路橋黃儀昌印染廠的大少爺,畢業于上海東亞法政大學。為尋求真理之路,他輾轉上海、山東、福建、浙江等地,參加革命工作。據《路橋黨史》《黃巖中共黨史人物》等記載,1927年,黃雷由原黃巖縣地下黨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林泗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黃雷擔任國民黨路橋鎮鎮長。當時,路橋成立中共地下區委,他同時任區委委員。

  黃雷心中,有著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的赤子情懷。他曾參與領導路橋藥業店員罷工和“二五”減租運動,并最終取得勝利。“工人要團結起來,問資本家要薪,改善生活!”1927年4月,在路橋藥業店員工會成立大會上,黃雷的一番慷慨陳詞說到了店員心坎里,現場掌聲雷動。查證的資料中,一位店員在回憶錄中還原了這一幕。

  1934年11月,因共產黨員身份暴露,黃雷離開路橋,前往北方抗日前線,繼續“潛伏”在國民黨軍隊中。據黃雷后人敘述,在身份暴露離開路橋那個晚上,他要求家人銷毀他所有資料、照片。家人因不舍,將一張他的黑白照片偷偷埋在家中青石板地下,沒想到卻成了僅存的遺照。1936年,因私釋兩名共產黨員,黃雷被國民黨殺害于河北保定,年僅29歲。

  在紹興嵊州,同樣有一位隱蔽戰線的熱血戰士——劉琴花。

  劉琴花是嵊州市金庭鎮后山村人,出生于1904年。為了討生活,她成為一名小商販,常常往返余姚等地。這也為她日后成為中共地下黨交通員,提供了便利條件。

  1945年8月10日,劉琴花前往四明山梁弄鎮送情報時,途中被偽浙保部隊逮捕,押解至偽浙保營部。隨后,與劉琴花聯絡的中共地下黨員竺春生也被逮捕。面對嚴刑拷打,兩人始終堅守黨的秘密,一言不發、寧死不屈。8月11日上午,兩人被殘忍殺害。

  村里人雖然知道劉琴花是因為送情報被抓的,但由于她的聯系人竺春生同時犧牲了,沒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追認過程一波三折,直到7年前,劉琴花的烈士身份才被正式確認。

  “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們甘愿身處隱蔽戰線,并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徐斌說,“每一次追尋,都會被英烈們驚心動魄的事跡深深震撼。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共產黨人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烈士追認仍在繼續

  燦若群星的英雄烈士,是中華民族閃亮的精神坐標。追認烈士,不只是為了褒揚烈士、關愛烈屬,更是對國家負責、對歷史負責。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英烈褒揚工作。早在1980年,國務院就制定《革命烈士褒揚條例》,烈士評定從此有了全國統一標準。其中,首次明確條例公布以前符合相關條件因故未批準為烈士的,可補辦追認革命烈士手續。2019年8月1日,國務院發布修訂后的《烈士褒揚條例》,正式將英雄烈士保護納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銘記歷史既是對英烈和烈屬的尊重,也是對英烈精神的傳承。”臺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說,英烈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盞明燈。

  “從記事起,我就常聽母親念叨叔叔的往事。”羅啟況烈士的侄子、今年77歲的羅天壽說,叔叔壯烈犧牲的故事,在他幼小心靈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從小立志要從軍,像叔叔一樣保家衛國。1964年,羅天壽如愿入伍。五年的軍旅生涯,磨煉了他的意志,培養了他一顆為民服務的心。轉業后,他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希望能有更多的烈士,像我的叔叔那樣可以被‘正名’。”羅天壽說,先烈們的一生雖然短暫,但都是波瀾壯闊、光彩照人的,應該被所有后輩銘記在心。

  “還有不少烈士有待追認,需要更多人一起去尋找。”如今,張志偉習慣在整理、留存史料時更加留意細節,將涉及人員的經歷、籍貫等信息多帶一筆。“希望這些資料能完整地呈現他們的傳奇故事,也許未來也能成為追認烈士的關鍵信息。”

  如何能為更多烈士“正名”?去年,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省檢察院在全省開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對全省散葬烈士墓管理保護問題進行摸底排查。排查發現,近年來,我省各地不斷加大對紅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未列入等級的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力度還有待加強,一些無名戰士犧牲后僅留有無名墓碑,追認仍需要較長過程。

  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呼吁更多部門和社會各界群策群力。

  在長興縣泗安鎮長潮岕村竹林深處,有一個無名新四軍女戰士的墓地。雖然沒有血緣關系,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村民胡阿新父子默默守護了70余年。

  去年3月,長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及縣檢察院工作人員在這里走訪排查時,得知墓地背后的故事,大家被深深震撼。雖女戰士姓名、事跡無從核實考證,認定烈士工作存在困難,但村民擁護新四軍、崇尚英烈的精神感動了大家。于是,決定為她立碑,以方便后人瞻仰祭奠。當地縣級相關部門還與泗安鎮簽訂了委托管理協議,細化了管理與保護無名新四軍女戰士墓的職責分工。

  為加強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特別是散葬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還會同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開展整修專項工程,共整修縣級以下零散烈士紀念設施2313處,遷移散葬烈士墓861座,集中管護率從整修前的60%提升到80%。

  在浙江這片充滿紅色基因的熱土上,每座山都有故事,每條河都有傳奇。“烈士追認還在繼續。”徐斌介紹,浙江將在持續不斷的追尋中,進一步深挖英烈的精神內涵,講好紅色故事,在全社會樹立尊崇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關愛烈屬的良好風尚。


標簽: 烈士;英烈;退役軍人;建軍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