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浙江“四大詩路”文化帶組成部分,浙東唐詩之路不僅是臺州的文化標識,更是浙江大花園建設的重要標志性工程。
為加強浙東唐詩之路保護和利用,去年6月底,《臺州市浙東唐詩之路文化保護利用條例》(以下簡稱為《條例》)立法工作正式啟動。至今,已經完成立法調研、條例起草、專家論證、初審通過等階段,目前仍在進一步征求修改意見。
這項工作的開展,將有利于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解決唐詩之路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唐詩之路穿越千年歷史重新煥發光彩。
多地協同,合作立法
“東海天臺山,南方縉云驛”。浙東唐詩之路,延續千年,跨越山水千重。遙遠的空間距離,不僅帶來執法管轄權問題,也對我市立法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這項立法開創了臺州歷史上第一次與外地市協同立法。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辦公室負責人說:“浙東唐詩之路以紹興、臺州為主。如果一個地方立法,而另一個地方不立,很容易出現后期執法問題。因此,協同合作立法是兩地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
2021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將《條例》增列為2021年立法計劃預備項目,并正式啟動立法程序。同月,臺州、紹興兩地人大就浙東唐詩之路首次開展立法聯系,制定立法計劃,共同決定在各自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再進行互訪。
其間,因紹興上虞、臺州天臺等地陸續出現了疫情,互訪并不順利,但兩地的遠程交流聯系,一直沒有中斷。
今年6月,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紹興市人大法制工委、教科文衛工委分別來臺州實地考察,座談了解立法工作進展,并為8月紹興市人大常委會一審作好相關準備。10月,兩地人大常委會將分別對《條例》進行二審,通過之后一同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多方合力,突破難點
根據市人大的立法工作要求,由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牽頭負責,臨海市、天臺縣、仙居縣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共同參與此次立法工作,多方合力破解詩路立法中的難點。
成立一支專業的立法隊伍,成為關鍵。據介紹,此次立法專家團由省內外法律、歷史文化研究、文物等領域的20余位專家組成,與本次立法調研工作領導小組及草案起草小組一同,為詩路立法獻計獻策。
在《條例》的起草過程中,關于保護對象及適用范圍的界定,首先引發專家爭議。“最終,我們選擇通過概括和列舉相結合的方式,來明確詩路文化資源的定義。先用與浙東唐詩之路相關的,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等價值的文化內容和表現形式,確定詩路文化資源范圍,再通過分類列舉,凸顯地方特色。”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表示。
此外,由于詩路文化涉及文物、非遺、風景名勝區、古鎮古村落、園林建筑、山海江河湖泊等多種資源,涵蓋文化、水利、宗教、自然等眾多領域,如何協調、規劃、編制也是一大難題。
為此,去年8月以來,立法隊伍多次赴天臺、臨海、仙居等地開展實地調研,了解當地對于唐詩之路文化的開發利用情況,同時積極聽取當地有關部門與群眾的意見建議。
同時,草案起草小組廣泛收集相關資料,梳理、匯總相關文獻、法律法規近80余部,為后續草案文本的起草打下堅實基礎。
去年9月中旬,在完成前期立法調研和文獻資料收集的基礎上,條例草案文本的起草工作正式啟動,10月初形成《條例》草案首稿。隨后多次召開立法座談會,針對草案文本內容逐條逐句研究、討論,并經過多次征求意見、反復修改,于今年1月完成《條例》草案送審稿(第十稿)。
開門立法,體現特色
據介紹,《條例》參考歷史文化保護立法經驗,主要根據《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但在實際起草過程中,如何平衡保護和利用這兩者的矛盾,如何明確部門和責任人的職責,卻是不小的難題。
“一邊是文化古跡原址原貌的保護要求,一邊是全社會旺盛的教育、文化、旅游方面的需求,兩者很多時候是對立又統一的。”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浙東唐詩之路這一概念,還處于從學術研究到大眾認知的過渡階段,怎樣把歷史文化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大眾,讓大家更好地接受;怎樣調動社會力量更多地參與詩路文化建設,讓歷史瑰寶在臺州更好地傳承發展下去,都需要相關法規條文明確。”
因此,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高度重視社會意見,充分吸收合理的意見建議,結合我市實際,對部分沒有明確的內容進行補充。比如,《條例》增加了“在中小學增加相關書目閱讀,大力發展浙東唐詩之路研學線路”,又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通過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推進保護利用工作”,并鼓勵、支持民間組織和個人依法通過轉讓、置換、租賃等方式,取得歷史建筑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通過保護性利用享有經營收益。
該項立法工作開展過程中,正值臺州市第五屆和第六屆人大交替時期。今年4月,臺州市六屆人大剛成立,就將《條例》作為全年立法計劃之一。新一屆常委會分管領導、工委主要負責人就《條例》草案存在的適用范圍不清、保護利用矛盾等問題,進一步赴天臺、仙居、臨海等地走訪調研,聽取多地部門、代表、專家意見建議,提出不少創新舉措。
同時,市人大通過新媒體平臺,強化浙東唐詩之路立法宣傳,并依托立法“民意通”等數字化平臺,廣泛征求社會公眾對這項立法工作的意見建議,進一步確保立法的科學性、有效性。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