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8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徐子淵 戴睿云 共享聯盟仙居站 應芳露)“除了楊梅,仙居有沒有其他叫得響的農特產品?”
這是仙居縣委書記崔波去年上任后被問次數最多的問題,也成了他在工作時常常思考的問題。
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好山好水間孕育了眾多優秀的農產品,但大多知名度不高。
“楊梅品牌打響了,是仙居的長處。但想起仙居農特產品,只有楊梅,也成了仙居最突出的短板。”崔波說。
問題出在哪?有什么新辦法?崔波帶領班子成員到基層找癥結、尋答案,從縣里成立國資公司運營“神仙大農”區域公用品牌入手破題,努力實現“為農民賣東西、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
崔波(中)在大戰鄉上山頭、入果園、看長勢,詳細了解農產品銷售等情況。
山貨出圈
書記當上“神仙大農”1號代言人
8月12日,“神仙大農”旗艦店又迎來上新:水蜜桃、小黃姜、小香薯……這些時令生鮮產品擺上貨架,等待從仙居走向各地。
因“冬吃蘿卜夏吃姜”這句古語,小黃姜一上貨架,就成為暢銷品。還有不少人,選擇預定等貨。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缺的不是市場,而是缺一個被市場認知的契機。”崔波在今年的楊梅節開幕式上,進行了“神仙大農”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布,希望以梅為媒,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遠嫁”出去。
這已不是崔波第一次成為仙居農產品的“代言人”。從計劃創建“神仙大農”,到品牌面世,開會、招商等人員數量較多的場合,崔波都會提及“神仙大農”。
在他的辦公室里,還放有“神仙大農”出品的小罐茶,一有機會就向客人講講“神仙大農”創建的過程,介紹仙居的農特產品。
“‘神仙大農’的創建,最終目的是為了助力仙居農產品出山、出圈,被認識。”崔波一直都記著,今年春節剛過在仙居最偏遠鄉鎮安嶺鄉的夜談活動。
安嶺海拔高、無工業企業。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這里的臘肉、茶葉、番薯條等農產品品質變得更好。但在外卻鮮有人知,鄉里農戶碰上游客購買還會被質疑品質、價格等問題。
牌子、包裝、渠道——夜談剛開始,村民就拋出三個阻礙銷售的關鍵詞。不僅如此,村民還提及另一特色農產品茶葉的困境,“不是沒市場,是沒有自己的市場。村民多兜售茶青,價格全靠收購商說了算。”
“你們茶葉品質過硬么?”崔波提問。村民葉朋飛擺著胸脯保證,“崔書記,肯定沒問題。有需要隨時可以來檢測。”
原來,安嶺目前茶葉種植面積7000畝,種有龍井43、白茶、黃茶等8個優良品種,建成茶葉示范基地5個,有機茶示范基地1個,其中1500畝茶園已通過綠色無公害認證。
品質沒問題,差的就是品牌和銷售。這讓崔波更堅定要“創建屬于仙居農戶自己的品牌”。
經過多次夜談、調研,仙居成立“神仙大農”區域公用品牌。為了更好地助力山貨出圈,銷售宣傳顯得尤為重要。
崔波(右一)赴雙廟鄉調研共同富裕工作時,實地走訪了海亮生態農業園。
在崔波的推動下,“神仙大農”與仙居最知名的神仙居景區綁定,游神仙居可以品嘗特色的文創雪糕、了解仙居的特色產品,還能逛逛旗艦店,帶些伴手禮送親朋好友。
目前,“神仙大農”在仙居景區范圍、城區以及杭州開設三家實體店。線上銷售借助淘寶企業店、天貓旗艦店、抖音官方小店也已走上了正軌。目前,“神仙大農”品牌包含8大類(糧油、楊梅、水果、茶葉、藥材、肉禽、零食、竹制品),已有127個品種、240款規格產品入駐。
練好內功
推動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神仙大農”成立不足半年時間,卻已成為紐帶,將政府、社會、企業、農戶連接起來,一起闖向更大的市場。
“神仙大農”已輻射覆蓋全縣75%農戶,納入品牌體系產品銷售總額達到11.9億元。
“神仙大農”旗艦店內擺放的農產品
樹口碑、拓市場,在品牌建設推廣前期,政府的導向作用不可或缺。“神仙大農”在建設過程中,推動優質農產品實現生態溢價,已經實現。如仙居大米,有了“神仙大農”品牌后,價格從三四元一斤漲到6元一斤,且不用擔心銷路。
但放眼未來市場,崔波也發現“神仙大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矛盾點——
品牌建設會有標準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嘗到甜頭最多的,不再是零散的農戶,而是那些已有一定規模、欠缺市場對接的腰部企業。
“低、小、散農戶們,很難適應越來越高的要求,容易被邊緣化,甚至重新面臨難銷售的局面。”崔波認為,必須改變這一局面。
崔波提出,神仙大農的選品,“標準不會降低,只會越來越高”,必須倒逼低、小、散農戶按照統一標準生產。
據了解,“神仙大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選品體系,從產品源頭就對質量進行把關,同時以數字化手段做品控管理,對農產品進行全程質量追溯。在首家開業的線下門店,還設有檢測室,為有疑慮的顧客提供免費檢測,最快15分鐘能得出結果。
安嶺的茶葉就是轉型升級成功的例子。經過專業檢測,安嶺的茶葉品質優,但因深加工能力不足,最多只能對四分之一產量的茶葉進行加工。標準化量產能力的缺失,使之無法進入“神仙大農”體系。
安嶺痛下決心,要建立一條產業鏈。找場地、找投資、買機器……在市縣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下,安嶺鄉利用閑置房屋,購置茶葉加工設備組成生產線,并進行了企業注冊、SC認證、商標認證等。如今,在“神仙大農”旗艦店里,小罐茶包裝形式里的茶葉就來自安嶺。
對于不同層級的生產主體,“神仙大農”已經走上了差異化的服務道路。對一般企業,要幫助其對接專家、改進技術、提升品質;對普通農戶,則更多采用“合作社 農戶”的整合方式予以帶動。
差異化的服務還體現在包裝上。細心的人會發現,在“神仙大農”旗艦店內,產品包裝有所區別。對仙居目前的強勢特色農產品,比如聚仙莊楊梅、仙青茶葉等,仙居采用“母子”品牌聯動方式運營;其他產品則由浙江神仙大農農業發展公司先統一收購,加工包裝后再以“神仙大農”品牌銷售。
工作人員正通過網絡平臺,對外銷售“神仙大農”的農產品。
“‘神仙大農’有著主打產品楊梅,市場的接受度會更高、更快,也能以此帶動其他產品銷售。”崔波表示,山貨出山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接下來,“神仙大農”將聚焦產品端和銷售端持續發力。一方面,產品端繼續優化產品結構;一方面,繼續打通銷售渠道,以仙居楊梅及加工品為拳頭引流產品線上線下齊發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