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點,三門縣海潤街道潺岙村的“幸福食堂”內,不少老人正在此就餐。“我每天的中飯和晚飯都是在這里解決的,飯菜衛生、可口,來了就能吃上,還不用自己收拾,重點是每個月只要交100元錢。”村民徐大爺滿意地說。
潺岙村的“幸福食堂”于去年5月正式投用,面積近100平方米,配備空調、桌椅等設施,可為全村7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優惠便捷的用餐服務。“以前我們也有老人用餐服務,但因村里資金少,補貼不多,每月餐費需要200元,用餐環境也不好。”該村黨支部書記徐才正透露,去年以來,潺岙村將新農村建設列入該村“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面對村集體資金困境,村兩委主動對接本村在外鄉賢,爭取到“幸福食堂”專項改造資金。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三門縣各級各部門分別建立專項服務清單,領導干部帶頭領辦,黨員干部沖鋒一線,主動深入基層開展“零距離”服務,推動“三為”專題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截至目前,縣四套班子領導、部門主要負責人、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領辦實事項目共完成116個,實事清單總體完成率達95%。
主動進村入戶,為群眾解“急難盼愁”的同時,三門還聚焦企業困難,專門組建轉型升級、降稅減負、人才、金融、外貿、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六大破難專班,實行“受理、分類、交辦、反饋”四步閉環機制靶向破難,做到服務與監管“同頻共振”。
前段時間,位于該縣珠岙鎮的一家橡膠生產企業,在政府幫助下,終于成功申領不動產權證。此前因各種歷史遺留原因,導致該企業廠房無法確權,進而影響企業正常融資和轉型升級。這也是三門許多小微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之一。
為此,三門合理調配專班力量,由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牽頭,組織各部門赴現場踏勘,提出整改意見。企業根據意見整改后,再由各部門聯合進行二次踏勘予以驗收確認。
“整改后符合條件的企業,準備好相關資料就能辦理不動產權證。”三門縣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林遠龍主任說,該中心還在銀行與企業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幫助企業順利融資,緩解資金壓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