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三屆“三毛散文獎”獲獎名單出爐。臺州籍作家徐海蛟的《山河都記得》,與韓少功的《態度》、盛林的《半寸農莊》等5部(篇)作品,同獲散文集大獎。此前,徐海蛟的《山河都記得》曾獲2020年春風悅讀盛典年度新人提名獎。第三屆“三毛散文獎”預計于本月下旬在三毛故鄉定海舉行頒獎典禮。
“三毛散文獎”是以蜚聲海內外的浙江定海籍作家三毛命名的散文類文學獎項,面向全球華語作家征集、評選。每兩年一屆,評選范圍為已出版、發表的散文作品集、單篇散文作品。第三屆“三毛散文獎”于2020年4月20日啟動征集,同年10月底截止,共收到參評作品607件,其中散文集216部,單篇散文391篇。經過為期5個多月的審讀,以及初評、終評會上10次研討和12輪實名投票,最終評選出散文集、單篇散文共26部(篇)獲獎作品。
一本獻給父親的書
徐海蛟,80后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協散文創委會委員。出生于臺州黃巖富山一個小山村,5歲時跟隨父親到寧波生活。著有《故人在紙一方》《寒霜與玫瑰的道路》《別嫌我們長得慢》《此生有別》等十三部書。曾獲第四屆人民文學新人獎、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優秀作品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儲吉旺文學獎等獎項。
《山河都記得》是一部追懷父親的非虛構作品,是探尋人生來處,致敬山河歲月的回憶體散文作品集,被稱為“等待26年的命運之書”。這部作品以作者一次次的深呼吸和淚流滿面為開端,徐海蛟寫了兩年多,于2019年10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這是一部坦誠之作。徐海蛟寫下真話,吐露心里最真切的聲音,喚醒了許多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讀者對父親的回憶。書里的許多往事都與臺州的舊日時光相關,是徐海蛟年幼時的回憶,還有很多內容是母親和老家親戚一起幫他朝花夕拾的。一位專治疑難雜癥、被無數患者信任的傳奇鄉村醫生的父親形象,在徐海蛟的腦海里越來越清晰。
“這本書,完成于我的39歲,而我的父親,去世時也是39歲?!毙旌r哉f,他攢足了勇氣,在2017年清明節前夕,決定以一本書的形式,隔著久遠的時代,用文字給父親一個擁抱。這本書,代表了他對父親26年前夏天猝然離開的釋然。當他成為一個女孩的父親時,寫下這本書獻給父親,寫下了他們父輩一代的奮斗、流離與死亡的種種命運,也寫下了“70后”“80后”一代人的少年記憶和消逝的故鄉。
書中的故鄉在黃巖山村
說起臺州黃巖,徐海蛟內心是百感交集,“故鄉是我生命的底色,無論我走到世界哪個角落,站在哪片天空下,故鄉大山里的暮色,晚風中陣陣起落的松濤都流動在我的夢境里。”
徐海蛟的故鄉,在臺州富山鄉海拔最高的山村。他5歲以前的記憶,都與這個寧靜質樸的山村有關。在他印象中,一個村子里有七八十戶人家,大家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那以后,他隨著父親從大山走向大海,離開故鄉多年后再回望,他的鄉愁除了哀傷,還閃著重生之光。
四五年前,徐海蛟重走故鄉,看了看老家的房子,見了見老鄉親戚。他感慨,當年的小山村變樣了,記憶中的故鄉消逝了,但他在紙上重構了兒時的村莊,那業已消失的家園重新矗立在文字里。
幾年前的假期,徐海蛟回到臺州,當吃到地道的寧溪麥鼓頭時,他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他說,“就算吃遍山珍海味,心中認定最好吃的滋味,還是這些老家的味道?!?/p>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