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看臺州一江兩岸如何打造長三角一流濱水空間
2020年11月06日 來源: 臺州新聞客戶端

  10月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明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十四五”城市發展規劃怎么走,城市怎么建?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考察上海期間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今年4月,市委以“三立三進三突圍”為臺州未來定下發展坐標,三進之首,就是“堅持城市發展向‘二次城市化’邁進”。市委書記李躍旗多次提到“二次城市化”,也就是新型城鎮化。他要求以此為抓手,努力打破“縣域經濟”格局,向著建設高能級“都市區”,向著全面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一江兩岸南岸

  臺州一江兩岸的開發建設如何遵循新發展理念,椒江南岸濱水公共空間怎么打造?

  李躍旗書記提出打造長三角一流的濱水空間。

  臺州日報記者兵分多路采訪一江兩岸建設進展、濱水公共空間設計情況,以及對標楊浦濱江標桿,解讀濱江時代,如何以人為核心打造宜居的城市、韌性的城市、智能生態化的城市,勾畫臺州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愿景。

對標楊浦濱江 看一江兩岸

  山在城中,江穿城過。濱江兩岸是工業文明興盛的起點,更是回歸打造城市公共空間的原點。

  一江兩岸,是臺州市推進“二次城市化”的先行區。一江兩岸的開發建設,是濱江從工業“銹”帶向生活“秀”帶的轉換,更是群眾所盼、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

  余暉下的楊浦濱江

  當前,臺州市立足構建長三角城市群南翼重要支點,著眼大灣區時代擁灣發展,深入推進一江兩岸建設,對標楊浦濱江,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貫徹落實到“十四五”城市發展規劃中去,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一個高品質幸福人文之城。

提升臺州中心城市能級

  隨著“十四五”規劃臨近,“二次城市化”推進、城市群崛起、都市圈建設、大灣區協同、中心城市輻射、提升城市首位度等詞句“熱度”不斷上升。

  城市有機更新,城市高質量發展,如何以人為核心?上海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打造樹立了標桿。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調研時,來到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充分賦予了城市濱水公共空間開發的“人本”內涵。

  楊浦濱江網紅打卡地

  9月25日,一江兩岸椒江南岸濱江公共空間設計方案,由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相關團隊中標。習總書記考察肯定過的楊浦“網紅”岸線,正是出自他們之手。

  椒江江畔破舊老街亟待蛻變,舊城改造成為“玲瓏棋局”中必須先破后立的關鍵一步。在此背景下,一江兩岸城市總體布局的發展規劃順勢而來。

  一江兩岸布局海門衛城、葭沚水城、白云悅城、江岸尚城、章安古城和前所江城等“六城”開發建設,以“文化源點、灣區明珠”為定位,整體規劃“一軸一帶,雙環六城”的城市空間格局,將為中心城市版圖填補重要的一塊空白。

  在產城融合發展上,“千億一江兩岸”的定位,高度契合市委書記李躍旗提出的要大力提升城市能級,以“二次城市化”支撐“工業4.0”的發展要求。

創造高品質人文之城

  如何讓工業“銹”帶重新煥發光彩,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幸福人文之城建設?

  吸收打造上海楊浦濱江的經驗,椒江南岸濱江空間設計團隊將“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幸福感和體驗感”作為打造一江兩岸的主旨。在他們看來,臺州的一江兩岸,腹地空間更大,椒江的寬度是黃浦江的兩三倍,沿江兩岸更多的是處女地,給團隊提供了獨特的開發設計的機會。

  “城市建設,出發點還是要落到‘人’這個字上。‘一江兩岸’的設計,也應以人為本。”椒江南岸濱水空間項目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人的生活習慣對城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如果能帶動市民生活重心逐步向濱江地帶靠近,將推進濱江空間發展的良性循環,甚至重塑城市格局。”

  俯瞰一江兩岸

  一江兩岸,要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好看”的景觀帶。

  記者從椒江城投集團公司了解到,一江兩岸充分挖掘濱江資源優勢,建造統一連綿、獨具風格的濱江建筑群和濱海景觀帶,塑造沿江天際輪廓線,打造城市江景陽臺,把濱江區塊建設成為臺州中心城市的“會客廳”。在交通上,構筑“五縱六橫”交通大格局;在空間上,西與高鐵新區、黃巖東擴區域互動發展,南與商貿核心區錯位發展;在產業上,重點引進高端醫療教育、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形成功能互補、產業聯動、互為支撐的新業態。

  同時,在有限保護的前提下,保留椒江兩岸的工業遺存和葭沚老街的歷史面貌,讓它能夠華麗轉身,讓從生產岸線轉變成為生活岸線。

打造長三角一流濱水空間

  深秋傍晚,夕陽的余暉透過云層灑落在椒江寬闊的江面。沿著南岸一路前行:一座座工業廠房,一段段獨特景觀;微型森林、水岸與建筑群錯落交織,騎行道和慢跑道并駕齊驅,詩情畫意的“灣區明珠”仿若躍然眼前……

  這種未來不是夢!

  夕陽下的遼闊椒江

定位“聚椒江岸,和合生活”

  數十年前,椒江江岸是處處冒煙的工業重地,給人們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和物質生活的提升;如今,人們期待的濱江岸線將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活力的公共活動空間。

  椒江南岸濱江公共空間設計方案提出“聚椒江岸,和合生活”的總體定位,依據椒江南岸場地特性與現狀條件,劃分為聚椒藝術、聚椒生態、聚椒智慧、聚椒運動、聚椒生活、聚椒文化六大主題,彌合人文與自然,打造豐富多彩的江岸景觀。

  項目涉及研究范圍從小普陀至椒江二橋、和合大道以北,總長約11.7公里。其中西至教七路、東至解放北路的5498米為建設實施范圍,總面積達92公頃。

  “濱水空間是評估一座城市老百姓幸福度的重要指標。”項目負責人說,在城市建設過程和精細化管理過程中,最根本的的出發點要落到“人”。因次,椒江濱水公共空間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基于對人們生活交往活動和幸福獲得感的研究。

  大橋東側高品質安置房

  與楊浦濱江相仿,椒江沿岸的特點之一是其工業性。老碼頭、采砂場、泵站、閘口……沿椒江有著許多工業遺跡和文化遺跡的建筑場所,無不是舊時人們的情感聯結。“濱江開發建設中,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如何保護”是設計避不開的問題。

  為此,設計方案定下了兩個詞——錨固與游離。

  “錨固,就是先要把場所當中的歷史留存;游離,則是創造另一批符合當下老百姓生活需要的物理空間和詩意空間?!睋擁椖控撠熑私忉?,其核心理念為通過對過去的眷顧和對當下、未來的映射,既增加濱水空間的時間厚度,又真正“還江于民”。

獨具特色空間煥發南岸活力

  按照規劃,老碼頭、沙場肌理、油罐等有特點的建構筑物將被保留并再創造,留存共同肌理,打造有故事的濱江空間。

  除此之外,生態修復和生活多樣性也擺在了濱水空間打造的重要位置?!吧硤鲎優樯乘G洲,打造濕地公園、雨水花園,讓動植物更好地生長,讓老百姓覺得城市變‘綠’了,更生態了?!币罁叮瑸I水空間將打造水岸聯動的多樣化慢行系統,包括曲徑通幽的步行道、高低起伏的騎行道、親水親林的跑步道,三者在空間內錯落交叉,能為市民提供品質更好的活力空間。

  據南岸濱水空間項目設計師王緒男介紹,椒江沿岸原有的高堤岸本是城市的阻隔,在實施過程中,設計團隊提出了“超級海塘”的概念:以防洪堤為紐帶,融合生態、跑步道、騎行道等公共服務設施于其中,發揮海塘的景觀性優勢,打造獨具椒江南岸公共空間特色的復合體,煥發出新的活力。

  南岸濱水空間先行段效果圖

  市委書記李躍旗要求打造長三角一流的濱水空間。一江兩岸開發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開發情況時,特別強調了以人為本推進一江兩岸建設,要以安全觀為指導,打造宜居的城市、韌性的城市、智能生態化的城市。

  對標世界級的、有永續發展價值的水岸空間,一江兩岸濱水空間的開發須快馬加鞭。

  近期,椒江大橋以西約300-400米的“先行段”進場施工,力爭在明年春節前展現基本景觀形象;濱江公共空間整個項目將開工,預計歷時3至4年完成建設。

  濱水空間的建設,促使椒江濱水公共空間得以復興,傳承歷史文脈,改善區域環境品質,提升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更好地推進一江兩岸區塊開發,變工業“銹”帶為生活“秀”帶,將重新煥發水岸城市活力。

南岸新地塊 煥新城市封面

  10月21日,一江兩岸新的熱門地塊競標落槌!

  當天,一江兩岸椒江大橋西側共有5宗土地出讓,其中200畝的濱江總部集聚區地塊尤為引人矚目。十幾家房企經過184輪報價,最終,房企華鴻嘉信(含辦公全部自持以及配建3750平方米保障用房)競得該宗地塊。

  濱江總部集聚區熱門地塊的成交,對于一江兩岸的開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千億總部開啟濱江時代

  濱江200畝的總部區塊,起價13.75億元的門檻就將中小開發商攔在了門外。方遠、華鴻、綠城、世茂、金地等開發商群雄逐鹿一江兩岸,掀起濱江新一輪的開發熱潮。

  一江兩岸是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先行版塊。臺州市相關政府部門群策群力,在這里碰撞出臺州新府城發展的智慧之花。

  發展現代服務業,布局科創谷。去年上半年,椒江區主要領導帶隊到上海招商,向國內金融機構、頂級的會計師、律師事務所拋出了“橄欖枝”:“臺州的民營經濟起步早,下游產業鏈很完整,接下來我們的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要走資本市場之路。所以很需要生產服務業、需要總部經濟,歡迎你們入駐一江兩岸!”

  橋西熱門地塊

  國內頂尖的律師事務所“金道”看中臺州這塊“處女地”,已經入駐一江兩岸;寧波銀行臺州分行大廈、椒江金融大廈已經落子;上海的廣微集團也準備入駐濱江總部集聚區……一江兩岸從開發到現在,央企國企已經有超過70家前來明確投資合作意向,其中已經落地的已有20家。

  華鴻嘉信拿下的項目,除了住宅、商業、辦公、酒店等多類業態,還無償配建15班制幼兒園。

  隨著近日總部集聚區地塊與毗鄰的幾塊商務金融用地集中拍賣,一江兩岸的土地“探索”再掀熱潮。如今,兩岸的葭沚水城老街、沿海天際線高樓群正在從“規劃圖”變成“施工圖”,一批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總部經濟項目的落子,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工筆畫”,正在重繪濱江的繁華盛景。

優渥配套再造高品質生活圈

  “用最好的教育把小孩留下來,用最好的醫療養老把老人留下來,用最好的就業崗位把高素質的就業人群留下來,用非凡的旅游體驗把游客引進來?!边@是一江兩岸“以人為核心”開發應有之義。

  濱江封面將重新改寫,住宅項目開發豐滿了板塊人氣。在一江兩岸,學府水岸小區已交付,綠城代建安置房已現英姿,濱江悅(推廣名)銷售進入尾聲……南岸已經解決了3萬多人的居住環境改善問題。

  葭沚寶龍城西南D入口效果圖

  總部集聚區組團周邊本身就聚集著一江兩岸最為精華的配套,其中包含華東師范附屬臺州學校、大橋公園、婦幼保健院(規劃)、葭沚水街(在建)、寶龍城(在建)、金融大廈(在建)等,另一個全新人居作品即將在這里崛起——寶龍城(商業體)即將結頂。

  該組團的打造,不僅能進一步豐富板塊業態,更有望直接晉級一江兩岸的形象圖騰,為大眾的價值預期打上一針強心劑。

  總部周邊的環境,將隨著環保整治得到進一步提升。

  濱江時代已至,城市進階之路已拉開帷幕。

傳承老街文脈 融入新商業

  從集圣廟邊上的石板小巷拐進去,一條延綿數里長的石板長街向人們款款走來,這就是葭沚老街?!袄辖种?,非物質之老,老建筑所承載的人的故事、家族命運和時代背景,賦予了老街鮮活的靈魂?!苯方瓍^城發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這個鋼筋混凝土建筑急劇擴張的時代,老街修建工程的任務,就是將葭沚老街的“靈魂”傳承下去。

修舊如舊留住老街“靈魂”

  老街“靈魂”究竟作何談?

  一為傳承文脈。據悉,老街兩側分布著將軍第、大夫第、羅家里、老黃家、黃家、陶家、陳家、李家等33處歷史價值較高的古建筑,但街區內建筑破敗,建筑質量較差,曾經極具特色的地方風貌,變得日益模糊。

  “修舊如舊,保持它的顏真性?!痹撠撠熑私榻B,老街修繕主要分為修繕、遷建、新建三類工程,先對老建筑的構件進行逐一編號、測繪、拆卸,在修繕時盡可能保留,做到每座建筑不一樣、每條胡同有味道、每個轉角有風景、每幢院落有特色。

  待拆遷的老街片區

  日前,老街南廣場地下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已顯雛形,通過“污水—中水—景觀水”的多級循環利用,對葭沚原有的水脈進行恢復,以水街、洼地、淺水、水塘等多種形式,將水延伸至老街內部,塑造新的水景觀。

  二為植入時代功能。早在明清時期,葭沚就是商賈云集、人文薈萃、農漁商并興的浙中沿海名鎮。襲沿此制,椒江提出“文化為根、古今輝映、產城融合”的保護思路,從文化切入,以老街為線索,植入以各種新型產業業態為代表的時代功能,尋求一條文化、經濟和社會融合兼備、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10月15日,老街南廣場地下停車場正在緊張地建設中。據現場施工的工程負責人介紹,目前葭沚老街廣場工程已完成地下負2層頂板施工,即將完成地下室頂板,12月底地上建筑結構封頂、景觀配套進場同步施工。停車場建成后,能同時容納450輛車。以后,這里將是游客休憩服務中心。

構建“藝術+商業”新形象

  南廣場往東,便是葭沚水城首個商業開發項目——寶龍城綜合體。近日,寶龍城地下1層建設已全部完成,地面1層已完成 90%、2層已完成80%、3層已完成 50%、4層已完成10%,預計12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設計上,寶龍城致敬“母親河”椒江,以山水自然為基調,充分融合藝術、人文和自然這三個核心概念。波光粼粼的不銹鋼波紋板、大中庭水滴造型的寶石元素、彩色亞克力……項目內裝提取水滴元素,通過不銹鋼與燈光相結合的藝術加工,視覺上猶如陽光下的椒江水面,閃耀著光芒,現代感與傳統水鄉意蘊水乳交融。

  建設中的寶龍城

  “寶龍城除了擁有12萬平方米超大體量的購物中心之外,還有獨具花園式開放空間、藝術下沉廣場以及近3萬平方米情懷傳統文化古街等文化基因,構建‘藝術+商業’的整體形象,與葭沚老街交相輝映,重現極具臺州特色的商業風貌?!睂汖埳虡I浙南區域總經理金華偉表示,在業態組合與入駐品牌上,寶龍將營造一種全新的全業態組合,以“當紅品牌+創新業態的全新組合模式”,將臺州風味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

“江北新區” 新藍圖呼之欲出

  金秋九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布了“臺州市江北新區(暫命名)概念規劃及沿江片區城市設計”方案評審會結果,其中2號方案(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SWA Group聯合體)和4號方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被評為優勝方案。

  隨著兩套優勝方案的評出,一江兩岸北部板塊發展藍圖漸漸揭開神秘面紗。

椒江北岸謀劃發展新藍圖

  據媒體報道,評審會之后,臺州市將從這兩家入圍單位中確定中標單位和方案,隨后繼續對方案細則進行修改、優化,預計經過深化、完善后的最終方案將在明年跟市民見面。

  椒江是臺州的母親河,是臺州文化的起源地。椒江北岸區域歷史文化深厚,千年古郡章安、明代軍事要塞前所均坐落與此,自然環境優越,然而現狀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內生動力不足,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滯后于三區平均水平。

  在新的濱江發展格局下,椒江北岸也正重新謀劃發展藍圖。

  俯瞰椒北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因此“江北新區”規劃設計應運而生。加快發展江北新區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區能級,推進臺州“二次城市化”,加快資源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推進臺州發展邁向高品質灣區城市。

  今年4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方)聯合委托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承辦方),面向國內外開展《臺州市江北新區(暫命名)概念規劃及沿江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公開征集活動。規劃將在區域發展大格局中找準“江北新區”的發展定位,并立足地域特色和潛力,通過功能業態策劃、產業研究、特色化的空間場所營造,確立“江北新區”長期發展的綜合解決辦法。

  北岸在建樓盤

  據臺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江北新區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江北新區”是一個地理范疇,是為規劃征集暫定的名字,其概念規劃范圍約91.4平方公里,包括章安街道行政區域62.2平方公里和前所街道行政區域29.2平方公里。該區塊的開發建設既是復活江北歷史再鑄輝煌的重要抓手,更是臺州南北融合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山海協作一體化發展的重大舉措。

推動項目搶抓發展機遇

  在擘畫未來的同時,“江北新區”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傳承鄉愁記憶、延續歷史文脈。

  眼下,隨著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如火如荼地推進,章安老街逐漸換上新面貌,16間重點修繕老屋的主體框架及屋頂的修復基本完成;8間火燒地基新建仿古建筑的內部框架構筑已經完成,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鄉賢館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占地2000平方米的老街中心廣場將于11月底建成……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了解到,今年4月,省考古所實地對接章安故城遺址考古挖掘工作,預計今年將對章安古鎮100多畝古郡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屆時,根據挖掘情況,將適時指導謀劃章安故城遺址公園和籌備建設章安故城遺址專題博物館。

  章安古街隱藏在民房之中

  而相鄰的前所街道,正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機遇,聚力臺州灣數字經濟產業園平臺的搭建,按照“一年打基礎,五年出形象,十年成規模,十五年超千億”的發展目標,打造全市數字經濟的集聚地、產業園中的示范區,努力成為臺州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隨著方遠力鑫真空泵項目、長鷹信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江北眼鏡科創園啟動建設;22家企業陸續入駐前所眼鏡小微企業創業園項目(一期);臺州港椒江航道服務區等配套設施陸續建成投運,以機械制造、眼鏡制造、船舶修造以及倉儲物流為主的臺州灣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一期,目前已初具雛形。

  江北發展正酣,美好未來可期!

立體交通 助一江兩岸騰飛

  9月30日,隨著椒北大道與大橋連接線盈豐路改造工程的完工,制約椒北發展多年的斷頭路打通,椒北首條市政道路——椒北大道全線貫通。

  “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大事,今天終于實現了!”開通當天,章安街道回浦村村民陳加平難掩激動。

北岸南岸新建“大動脈”

  椒北大道呈東西走向,東起前所街道輪渡路,西至章安街道建設村工業園區,橫貫章安、前所兩個街道六個行政村。該道路的貫通,進一步完善了椒北交通路網,有效加速章安、前所兩個街道與椒江主城區的融合,為椒江一江兩岸開發建設增加了一條“新動脈”。

  隨著一江兩岸開發建設的步伐不斷前進,椒江現代立體交通系統正從規劃藍圖走進現實。

  根據《椒江一江兩岸綜合發展規劃之一江兩岸整體城市設計》,椒江一江兩岸規劃發展在進一步落實《臺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2017年修改)的路網要求,并在原基礎上進行優化完善,主要加強了東西向的聯系。同時,重點采取橋梁、 隧道、索道、水路交通等多元形式加強了椒北和椒南兩岸的交通聯系。其中,椒江過江隧道建設已被確定為椒江交通“十四五”規劃建成項目。

  新貫通的椒北大道

  今年年底,椒江南岸也將迎來另一條讓臺州市民歡欣的新“動脈”——和合大道示范段將開工建設。

  據此前報道,和合大道西起黃巖三江口,東至集聚區臺州灣大道,全長約21.6公里,主要分為西、中、東三個路段。西段(三江口——教七路),主線利用現有82省道復線,沿江規劃濱江景觀性道路;中段(教七路——椒江二橋),利用規劃線位及江濱路提升改造成中環快速路;東段(椒江二橋——臺州灣大道),近期規劃改造提升外沙路,遠期規劃沿江濱連接臺州灣大道。該項目的實施對于構建中環快速路、解決老城區交通環境、帶動一江兩岸開發,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和合大道一期評審會已經召開;江岸尚城三山區塊整治改造如火如荼,為年底和合大道改造建設開工騰挪空間。

  另外,葭沚大轉盤立體改造、中心大道下穿北延今年也將動工。

綜合交通窗口正在打開

  10月15日,隨著首片重達1000噸鋼桁梁的成功架設,杭紹臺高鐵椒江特大橋段鋼桁梁架設工作全面展開,大橋建設正式從水下工程進入上部結構鋼梁架設施工階段,為明年1月合龍打下堅實基礎。

  椒江特大橋全長5.25公里,因橋結構體系復雜,施工技術難度大,是影響杭紹臺高鐵總工期的關鍵工程之一。

  建設中的高鐵線橫跨椒江和江岸尚城區域

  椒江特大橋建設進度的推進,意味著杭紹臺高鐵距離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的目標又進一步,椒江融入浙江省“1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兩小時經濟圈指日可待。

  向外聯絡的綜合交通窗口正在打開,日趨完善的內通外聯的交通體系,正如一個巨大的引擎,持續推動一江兩岸高質量飛速開發建設。

標簽: 兩岸;臺州;大橋;臺州市;開發建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