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0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卉 許峰 見習記者 楊顏菲)把原來在廠區、生產線上不會動的機器設備“變現”,作為企業信用“流動”起來。這是浙商銀行應用區塊鏈、物聯網等金融科技,幫企業暢通融資渠道的創新服務之一。
“浙商銀行幫我們熬過了疫情期間的苦日子,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10月14日上午,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池寧平領著記者邊走邊介紹,“這條生產線每天能生產700套搪塑儀表盤表皮,是我們公司設備最大、投入最多、利潤最高的生產線。”
受疫情影響,加之新廠區的基建投入,利民實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設備采購的資金從何而來?
“我們結合區塊鏈技術,幫助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既能使設備‘變現’,又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力支持產業鏈復蘇。”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沈金方告訴記者。
利民實業是“浙江智造融通工程”千億技改重點項目企業之一,也是吉利集團的核心供應商。浙商銀行基于利民實業現有生產線和機器設備,通過設備增信模式為企業提供了4000萬元信用授信。在該業務模式中,區塊鏈技術發揮了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作用。企業暫時不用付1分錢就能先用上設備,由浙銀租賃先行購買,然后租給企業,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分期支付租金,待業務結清后再獲得設備。由于全額租息可用于企業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與銀行貸款相比融資利率打了折。“根據估算,利民實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近百萬元。”浙商銀行臺州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辰說。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如何穩定供應鏈、產業鏈,破解融資“痛點、堵點、難點”,是企業的現實需求。據了解,浙商銀行基于區塊鏈技術打造的“科技+金融+行業+客戶”的綜合服務平臺并不僅局限在設備增信模式,該行還創新了池化融資、易企銀、應收款鏈等平臺化服務模式,基于應收款鏈平臺研發“訂單通”“分銷通”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幫助企業盤活沉淀資源和資產,實現從源頭降杠桿、降成本、增效益。截至9月末,該行平臺化模式服務省內客戶數達16199戶,融資余額達1151億元。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