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州作為全國唯一地市級代表,在交通部黨組主題教育座談會上做“四好農村路”建設匯報發言。
這是繼5月13日在我市舉行的全省現場推進會以及6月27日全國交通扶貧專題研究班后,臺州“四好農村路”建設主要做法和成果,今年來第三次在省級以上大會上亮相。
“市公路局負責具體工作。3個月內3次在全省、全國有關會議上進行交流展示,這是前所未有的。”市公路局局長、四好辦主任馬德勝說,“這也說明,我市立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新時代美麗臺州建設,全面打響的‘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截至7月底,今年來臺州“四好農村路”建設已投入45億元,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425公里、路面維修393公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444公里,完成年度計劃的76.6%,居全省首位。
多方合力籌資金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實際上,要修路,首先得有足夠的資金。
為破解資金籌措難題,我市創新實施“部省補一點、市里獎一點、縣鄉擠一點、村里籌一點、鄉賢助一點、項目拼一點”的“六個一點”模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保障項目推進。
據了解,2018年以來,臺州市政府以獎代補,落實資金1.5億元,創下歷史補助最高標準。各縣(市、區)積極跟進、足額配比,均出臺配套標準,溫嶺、天臺、三門等地管養標準均超省標準3倍以上,大部分縣(市、區)超2倍以上。
我市鄉賢歸鄉反哺,與統戰部、工商聯及各地商會一起搭建鄉賢交流平臺,通過樹四好牌、立功德碑等方式引導贊助“四好農村路”建設。
天臺、三門等地的鄉鎮(街道)召開鄉賢贊助大會,僅5個月就籌措資金3000萬元。
依托小城鎮整治、“四邊三化”、全域土地整治、旅游、水利及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我市拼盤整合資金13.5億元,有效緩解了“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緊張問題。
狠抓監管強質量
“在‘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品質工程的理念植入農村公路建設,鼓勵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強化質量監管。”市四好辦副主任李威說。
三門縣、天臺縣等實行“三統一”模式,即統一立項、統一標準、統一設計,嚴格把控設計預算和圖紙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施工規范化水平。玉環市編制“四好農村路”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手冊,對各鄉鎮(街道)的基層路政管理、養護管理和質量監管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并納入專業質量監管人才庫,持證上崗,確保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同時,我市挖掘、樹立一批農村公路基礎設施較好、農村產業發展有特色、創建積極性高漲的示范鄉鎮、示范村作為“四好農村路”建設典型,推廣可復制、可操作的建設經驗。
據介紹,2018年全市創成“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14個,美麗鄉村路48條,逐步形成“縣縣有品牌,鄉鄉有示范,村村有特色”的點線面效應,讓美麗鄉村路從一枝獨秀的“盆景”變為萬紫千紅的風景。
打通農村致富路
鋪下的是道路,連接的是民心。
我市各地將“四好農村路”的公益屬性和產業廊道的經營屬性有機結合,“交通+旅游”“交通+特色村”“交通+生態”等各具特色的“交通+”產業布局規劃,為農村發展打通了致富渠道,有力支撐了鄉村振興。
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22億人次,同比增長12.9%,實現旅游總收入1338.75億元,同比增長14.8%,均創歷史新高。
截至2018年底,全市農家樂特色村294個,農家樂經營戶2202家,接待游客3876萬人次,同比增長21.3%,直接營業收入23.89億元,同比增長30.5%。
交通的便利也為當地帶來新型生產方式和理念,不少鎮村通過實施“互聯網+農業”“公司+基地+農戶”等現代農業形式,實施電子商務進萬村,加強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供給,全市以143個淘寶村列全國第三,溫嶺市以75個淘寶村列淘寶集群縣全國第二,有效實現了助農增收。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