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8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久忍 區委報道組 周薇薇 通訊員 李小億 陳建立 章鳴宇)臺風夜,山體滑坡導致河水直沖村莊,26間房子被毀壞,13間被夷為平地,臺州市黃巖區寧溪鎮上檜村遭遇了驚魂一刻。臺風過后,水、電、網、路陸續中斷,這個偏遠小山村一度成為了一座孤島。
上檜村
“人在,一切就都在。”雖然損失慘重,然而,9號臺風“利奇馬”登陸期間,上檜村卻沒有一名村民傷亡,也沒有一名村民受了風寒、餓了肚子。如今,上檜村已經開始了災后重建,臺風肆虐后留下的痕跡正被逐漸抹去。
這個小山村何以如此“幸運”?8月14日,記者前往上檜村探訪。
“你要是不肯走,我也不走”
從寧溪鎮出發,大約20分鐘車程,就到了上檜村。上檜村四面環山,人口1000多人,常駐人口110多人,是一個地質災害村。
8月9日,臺風登陸前夕,根據鎮政府安排,由寧溪鎮駐片干部、駐村干部以及上檜村村干部等16人組成的應急小隊,兵分四路勸離危舊房住戶。該村村民居住分散,常住人口以高齡老人居多,轉移工作難度較大。
“上午9點差不多開始去做村民工作,通知他們撤離,大部分村民還是比較配合的,吃完午飯就陸續趕到避災點了,但是也有不少人在跟我們‘打太極’。”駐村干部王小紅回憶。
由于近年來沒有超強臺風襲擊臺州,臺風警情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不少村民有了松懈心理,不愿住到避災點,在轉移工作中,各組都遇上了幾個不配合的村民。
洪水中的上檜村
村民鄭九軍就是當時不愿轉移的村民之一,他的房子由木架和簡易鐵皮棚組成,強風一吹就倒,屬于典型的“危房”。“當時說臺風大,但我想這里這么多年沒出過事,覺得他們就是嚇唬人。”鄭九軍說。
當天上午,駐村干部何斌鑫一行到他家通知撤離轉移,鄭九軍并不愿走,口頭答應,卻依舊我行我素住在家中。午后,村干部們再一次出發前往村民家中進行“回頭看”工作,發現鄭九軍仍在家中,眾人再三強調“利奇馬”的危害性。在勸說他半小時后,鄭九軍再次和村干部們打起了哈哈,嘴上答應了下來,但是人還是沒動。
晚上6點左右,風雨逐漸增強,何斌鑫在清點人數時發現鄭九軍還沒有到達安置點,他立即叫上兩個同事,又一次趕往鄭九軍家中,“這次綁也要把他綁走!”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心大的鄭九軍已經躺在床上進入了夢鄉。
“醒醒,趕緊跟我走!”“你們怎么又來了,我說了住著沒事。”“不行,雨越來越大,你一個人住這我們不放心,今晚你不走我也不走,你睡哪兒我睡哪兒!”最終,鄭九軍拗不過,在一行人護送下轉移到了安置點住下。
第二天起來一看,鄭九軍的簡易鐵皮房,果然被臺風吹倒了。
在上檜村,諸如鄭九軍這樣的村民并不少,面對村民們的不理解與僥幸心理,寧溪鎮鎮和上檜村干部嚴格執行區里部署,開展“人員大轉移”行動,確保“應轉盡轉、不漏一戶、不留一處”。臺風期間,上檜村共轉移危舊房村民80余人,全力全面確保村民生命安全。
“不管有事沒事,你搬了我才安心”
8月10日凌晨,臺風“利奇馬”在溫嶺登陸。鎮村干部們守在村部,不敢睡覺,大家透過窗戶,觀察著馬路上的水流情況。
凌晨3點,黑夜中已是狂風暴雨,看著窗外雨勢增大,內心忐忑的村黨支部書記方軍輝決定再次帶人外出巡邏。
3點10分,巡邏小組路過方何件老人獨居的住房附近時,方軍輝發現該房屋雖然位于地質災害點外,但是上漲的水勢已經淹沒進出的道路,嚴重威脅到了房屋安全。
轉移方何件老人
“雨勢這么大,積水又深,必須馬上轉移!”方軍輝等人立即前往救援。
起初,三人打算從原先的小路趟水進去,快速將老人救出。但沒走兩步,方軍輝便遇上了險情,“當時方書記走在我前面開路,突然人一倒就往水里沖,我趕緊拉住他,不然水這么急就沖走了。”參與救援的何斌鑫說道。
老路太危險,那就另辟蹊徑,方軍輝當機立斷,從另外一側積水較少、水流較緩的小路進入,來到方何件家后門,將老人背出。
在安排一名村干部將老人送回安置點后,方軍輝又和王小紅等人緊急匯合,前往另外兩戶人家轉移人員。
74歲的村民方志何家地勢高,房子也不是危房,老人覺得不轉移也沒問題,面對勸說,他頗有些不以為然,“沒事的,以前都是小風小雨就過去了,水最多沒到小腿肚。”
面對老人的固執己見,駐村干部王小紅卻一改往日的親和態度,強硬地對老人說:“我不管你覺得有事沒事,你搬了我才能安心,命重要還是房子重要?”一邊說著,一邊和方軍輝一起將老夫妻帶出房子,一人背著一個前往安置點。
就在最后5名村民撤離不到半小時的時間里,該區塊發生了大面積山體滑坡,洪水直沖村莊,26間民房被毀壞,13間房子被夷為平地。由于轉移及時,包括方何件、方志何老人在內的36名村民都躲過了一場屋毀人亡的悲劇。“幸好小輝他們來救我。” 死里逃生的方何件激動地對記者說。
“你們放心,我們出去求救”
天色漸亮,風雨聲慢慢減弱,肆虐的“利奇馬”似乎已經遠去。不過,村里主干道、農田依然被淹,山洪仍在咆哮奔騰,遠處的房屋隱隱少了幾幢,一片竹林被攔腰折斷……當大家從避災安置點走出時,看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村莊。
“我當時看到這樣的場景,心里真的有些害怕,說不上來的滋味。”王小紅五味雜陳地告訴記者,許多村民看到房屋被淹,哭喊著想要回家清點損失,村干部們費了很大力氣去安撫他們,阻止他們貿然走動。
在外出探查情況后,更令他們擔憂的事情出現了——臺風導致村里的水、電、通訊全部阻斷,通往外界的道路路面塌陷嚴重,車輛無法進出。
儲備的物資也不夠,只夠村民挨過早飯。面對嚴峻的形勢,方軍輝和王小紅等鎮村干部決定先餓著肚子,讓村民先吃飽。同時,果斷決定,“走出去,到附近村莊求救!”
被沖毀的房屋
在安排部分干部留守安置點照顧村民后,10日上午9點不到,方軍輝、王小紅及村支委方斌冒著風雨踏上了“求援之路”。惡劣的天氣情況,導致原本就不好走的山路變得更加泥濘難行。三人沒走幾步,便已經黃泥滿腿,舉步維艱。
“山上有很多樹木被打倒,折斷的樹枝很容易劃到人。”王小紅說著,給記者看了她腿上的傷口,幾道三四公分長的傷口散布在小腿上,有的已經結上了薄薄的痂,有的還未完全愈合。
從上檜村到公路,需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對于一夜未眠的三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當時就一個信念,趕緊到有信號的地方,必須盡快求救!”大風裹著雨打在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再累再想休息,三人都不敢停下。一路上,信號時斷時續,他們只能爭分奪秒將村里的情況匯報給鎮里。
9點58分,在王家店村,王小紅成功將災情上報。10點15分,一連走了六七公里、筋疲力盡的三人抵達涼棚村稍作休息,王小紅的腿上已經遍布傷痕,方軍輝的腳踝也被雨鞋磨破了一大塊皮,鮮血不斷滲出。
記者在一同外出求救的村支委方斌的手機上,看到了一個手機app記錄下的數據:8月10日,共行走17.49千米。
救援信號發出去后,很快,寧溪鎮鎮長楊毅帶著第一批救援人員,徒步到村里送物資。當天中午,就抵達了上檜村。當天下午,又陸續來了兩批救援人員,前來運送物資,解決了上檜村物資短缺問題。
“無論如何,一定會幫大家重建家園”
“何件,房間里進過水的電器現在千萬別用,水淹過的東西不能用了就扔掉,被褥枕頭這些生活用品,晚點我們會給你送過來,你別心疼。”8月14日上午,雨過天晴,驕陽似火,王小紅、方軍輝等鎮村干部正挨家挨戶查看村民的災后整理情況。
趁著好日頭,村民們陸續將浸水的床鋪、被褥拿出來晾曬。村黨支部書記方軍輝正在積極聯系施工方,為18戶被洪水沖毀房屋后無家可歸的村民,盡快建造板房。“明天挖掘機來平整土地,土地平整好后,就可以開始建房了。” 方軍輝說,“明天村里還將組織全體黨員開展自救活動。”
鎮村干部查看村民災后整理情況
這幾日,上檜村的受災群眾們也收到了來自各地各界的關心——廣州商會、臺州市海外僑團、濱江小學愛心團隊等相繼來到村里進行愛心捐助,幫助村里安置村民,重建家園。
“11號、12號我們去村里各家各戶都清點了損失,聯系了工程隊進來修復水電通訊,還安排了人噴灑消毒水做好防疫措施。那邊外屋山體滑坡的地方,我們自己和村民一起在疏通水道,目前已經基本把積水排出去了。” 這幾天,上檜村村委會主任方小昌從早到晚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截至目前,上檜村的路、電、網、水已陸續恢復,災后重建工作正在不條不紊地進行。
14日下午,記者離開時,上檜村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大黃狗懶洋洋地趴在村道上,村民們或是在家中清理房屋,或是三五成群地聚在樹蔭下聊天休憩,呈現出一片平靜安詳的景象。只有山洪退去后留下的斷壁殘垣,還會讓人想起幾天前那個風雨交加的驚魂夜。
【記者手記】
盡了人事,其實可以改命
臺風“利奇馬”來勢洶洶,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臺州的最大臺風,創下了多個歷史記錄。
在災難面前,人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截至14日10時,臺州全市受災人口372.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251.28億元。
論災情險情,黃巖面臨的形勢同樣嚴峻:臺風登陸期間,黃巖全區過程面雨量379.5毫米,面雨量為全市最大,風雨影響持續72小時;長潭水庫水位最高時為38.29米,歷史最高;全區共有225個村(社)受淹,40.39萬余人受災......
在防御臺風時,黃巖全力做好人員避險轉移、登陸前安全隱患大檢查、應急搶險各項準備等各項防御工作。由于作好了充足的準備,黃巖把臺風對百姓人身安全的威脅降到了最低。
有一件事情,讓記者印象尤為深刻:黃巖全區應轉移人員18657人,為確保絕對安全,臺風期間共轉移各類人員11.5萬人次,是原定人次的6倍多。
麻袋(編織袋)1.66萬只、沙袋6600個、救生衣1820件、救生圈479個,以及面包、方便面、礦泉水等食品10000多箱,這些一個個具體的數字......充分說明了黃巖這次是有備而來。
其中,寧溪鎮和上檜村干部主動作為,及時轉移36名群眾,避免了家毀人亡悲劇的發生。這一事件,更是黃巖全區上下全力防御臺風,全力保障好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生動寫照。
有一句古話叫作“盡人事,知天命”。古人早就知道,人的能力是有局限的。現在,我們也都明白,“人定勝天”的說法,是不切實際的。然而,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樣不能小覷。它可以改造自然,影響命運。
在災難面前,人要把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
盡了人事,其實可以改命。這不僅僅是上檜村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