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個地方,能像大陳島這樣充滿傳奇色彩。
孤懸于東海之上,卻曾迎來兩位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蒞臨。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不僅一次登島、兩次回信,還凝練概括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16個字墾荒精神。
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省委書記車俊上島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時也曾作過形象而精辟的論述:墾荒精神不老,“紅船精神”永存。
墾荒,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字眼,為何還謂之“精神不老”呢?早已告別物質匱乏年代的我們,還需要這種精神嗎?該如何傳承?
7月5日,以“弘揚墾荒精神 培養時代新人”為主題的第三屆“大陳島墾荒精神”理論研討會在臺州召開。臺州,又將如何對墾荒精神進行升華,使之成為臺州的城市精神,并以全省乃至全國層面進行研究闡釋、傳承弘揚,以墾荒精神為培育時代新人塑形鑄魂,引領全社會以墾荒之志、墾荒之力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為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
33年前,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朱國賢曾踏上大陳島這片熱土采訪墾荒隊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今天,重溫這段歷史,再敘這種精神,他感到很親切、很感動。特別是這次研討會以“弘揚墾荒精神、培養時代新人”為主題,切入點很好,很有時代價值。
研討會上,他談了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論述和總書記對大陳島的親切關懷,切實增強弘揚墾荒精神的責任感使命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陳島的滄桑巨變是新中國壯麗70年的一個縮影。
實現這一歷史巨變的歷史鎖鑰,就是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二、準確把握大陳島墾荒精神蘊含的時代價值,從中汲取培養時代新人的精神力量。
墾荒精神彰顯了信念引領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墾荒精神彰顯了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理性。
墾荒精神彰顯了奉獻成就人生價值的高尚境界。
三、大力弘揚墾荒精神,使之在新時代持續開花結果、代代相傳。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廣泛開展“弘揚墾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教育活動,深化學習研究、大力傳承弘揚墾荒精神,培養一批又一批新時代墾荒者,激勵廣大干部群眾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的新期望,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推動“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加快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
中共臺州市委書記陳奕君
陳奕君說:大陳島是紅色的島,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所孕育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兩任黨的總書記先后親自歸納概括的,在中國紅色精神譜系中有著重要位置。大陳島是青春的島,歷代墾荒人把自己的青春和夢想獻給了大陳島,用熱血、汗水甚至犧牲換來了島上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用墾荒點燃的青春,成為感召一代代青年人砥礪向前的旗幟。大陳島是奮斗的島,島上從一窮二白、遍地地雷,到今天初顯全面小康的模樣,一切都是靠著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回望60多年的大陳島墾荒歷程,艱苦奮斗是貫穿始終的主題,是克服一切困難的法寶,是大陳島墾荒精神最核心的內涵。
大陳島墾荒精神是一座精神的“寶庫”,具有恒久和普遍的價值意義。我們成立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連續三屆舉行大陳島墾荒精神理論研討會,就是要加強理論研究,挖掘精神內涵,更好地傳承、傳播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懇請各位領導和專家暢所欲言,圍繞“墾荒故事怎么傳播、時代內涵怎么挖掘、精神譜系怎么梳理、價值作用怎么發揮”等命題,加強思想碰撞,多出理論成果,推動大陳島墾荒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與會人員通過展板了解大陳島墾荒精神。
中共臺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海燕主持第三屆“大陳島墾荒精神”理論研討會開幕式。
中宣部《黨建》雜志社副社長李小標致辭。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張碧涌致辭。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胡堅作主旨發言。
當前,我們走進新時代,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前進,弘揚“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具有彌足珍貴的新時代價值。
弘揚墾荒精神,就是弘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要有一種敢于擔當的情懷和奉獻的精神。
弘揚墾荒精神,就是弘揚一種一輩子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堅守與定力。
弘揚墾荒精神,就是弘揚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初心與使命。
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盛世豪作主旨發言。
大陳島墾荒精神即延續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精神,又蘊含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精神,所以它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在他看來,大陳島墾荒精神與浙江精神在精神要旨上是完全契合的,內涵特征上也是完全相通的,實踐品格上是一貫的。新時代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傳承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就是要堅持和發展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于創新、講究實效的浙江精神,與時俱進地培育與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的精神,并且將大陳島墾荒精神轉換為對當代青年的精神引領。這在當代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人民日報社浙江分社社長李中文作主旨發言。
奮斗最光榮,實干最可貴。當年大陳島的墾荒隊員,靠著奮斗的激情,實干的作風,一點點改變了大陳島的面貌。重重疑慮中,墾荒隊員靠一腔赤誠、頑強斗志,絕不服輸、永不氣餒的實干作風改變了大陳島的落后面貌,也打消了人們的疑慮和不安。大陳島能有今天的成就,老墾荒隊員們居功甚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設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要靠當今建設者和未來建設者的努力。當年的大陳島需要改變的是荒涼的面貌,當今的努力則是為了實現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
對當今和未來的建設者來說,不變的是赤誠 。我們應以自身行動,以無限的激情,以無私奉獻的品格,百折不撓的堅守,將墾荒精神發揚光大。
在未來,傳承墾荒精神,要注意培養有知識有品格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將墾荒精神融入中國夢偉大實踐。
奮斗者永遠年輕,祝福老墾荒隊員身體健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希望新墾荒隊員不懈奮斗,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為大陳島做出更大貢獻。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副校長陳立旭作主旨發言。
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是緊密相連的,要把后三十年和前三十年連起來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就是我們墾荒的結果。
墾荒精神在我們大陳島誕生,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三次墾荒。要用墾荒精神提升臺州的品質。
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王慧琳作主旨發言。
大陳島的發展史,是一部創業史、奮斗史,也是幾代青年用理想和心血鑄就的一部光榮史。
團中央和團省委一直高度重視大陳島的建設和發展。
我們希望將大陳島建設成為青少年心馳神往的海島圣地、學思踐悟的精神源泉和自我提升的實踐營地。
大陳島與共青團血脈相連,情感相系,傳承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支持大陳島建設發展,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今后,團省委將一如既往,組織動員各級團組織共同努力,統籌資源,創新載體,加強對大陳島創業史發展史的全方位宣傳,推動將其打造為享譽全國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團干部培訓基地。
臺州市椒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楊玲玲作主旨發言。
站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起點上,臺州市五屆三次黨代會將大陳島墾荒精神升華為臺州城市精神。作為這一精神的發源地,傳承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是椒江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行動所需。
60多年來,大陳島墾荒精神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是矗立在臺州大地的精神豐碑,是臺州獨特的精神基因、精神標識和精神財富。
一代青年用青春熱血熔鑄的大陳島墾荒精神,需要新一代墾荒者繼往開來、接力前行。我們充分利用主陣地優勢,大力培育新時代的墾荒人。
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厚植紅色基因,賡續墾荒傳統,培育墾荒新人,點燃高質量建設臺州新府城的澎湃激情,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本端主持人周莎莎主持第三屆“大陳島墾荒精神”理論研討會訪談。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大陳島墾荒精神與臺州城市精神》。
研討會訪談交流的嘉賓有: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芝健;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立偉;中共臺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紅雷;臺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林偉。
來自中宣部、光明日報社、省委宣傳部、省委黨校、團省委、省社科聯、人民日報浙江分社等中央、省級單位的領導、專家,臺州市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專家學者,椒江區領導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大陳島老墾荒隊員代表等約120人參加研討會。
【浙江新聞+】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2018年12月26日本報記者踏上大陳島,重走墾荒路線,聽老墾荒隊員講述當年的故事。
2018年6月26日,臺州市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在臺州學院揭牌成立。
臺州市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積極融入學生的課程教學中,成為臺州學院重要的思政課實踐基地。
那么,臺州學院的學子們對大陳島墾荒精神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金小婷:
墾荒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臺州人的骨髓與血液之間,滋養著臺州人的勤奮與韌勁,成為臺州百姓的一種樸素情懷和文化稟性。墾荒精神使得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失敗,經得住考驗。守著這份寂寞與執著,憑著融于血液的堅強意志,臺州人民不斷前行。大陳島墾荒精神,經過時代的洗禮和升華,如今已蛻變為“敬業”“責任”“勇敢”“擔當”。這種堅定的意志、頑強的精神,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啟迪和引導。
蔣妍:
城市的精神與歷史息息相關,墾荒精神作為臺州這座城市重要的精神力量,來源于墾荒隊員們的艱苦奮斗。去年年末,我曾登上大陳島,島上環境優美,并且在十分顯眼的地方有著“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十六個大字,我順利地乘坐交通工具環游大陳島,被其風光吸引。直到回到學校,認真閱讀有關大陳島的歷史,才發現今日景象皆為前輩以撒不盡的汗水所換。我深深地被墾荒隊員所感動,認識到,身在臺州,更應學習墾荒精神,為信仰奮斗、為夢想墾荒。
祝穎:
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墾荒隊員們用熱血和青春鑄就的。艱苦創業告訴我們要不忘當年臺州人民奮斗精神,走好新時代發展的道路。奮發圖強激勵我們永立墾荒之志,自強不息。無私奉獻引領道德風尚,需要我們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開拓創新要求我們不斷向前發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陳島墾荒精神是鼓勵我們不畏艱難、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需要我們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時代會變遷,但墾荒精神將會是永恒的。
毛仙智:
大陳島墾荒精神對于我來說印象最深的一個方面應該就是奮發圖強。因為在大學這個年紀,是青春的年紀,也是奮斗的年紀。這個時候的我們有拼勁兒,有不畏困難的毅力,有向前跑的勇氣。也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精神,當年那一群滿懷拼勁兒的年輕人在島上干出了一片天來。墾荒精神的提出,也為我們當代年輕人提供了動力與方向。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老一輩的人們,當時他們的條件比我們艱苦百倍,但他們仍咬牙挺過來,并創造了屬于他們的天地。大陳島墾荒精神對我們來說是鼓舞的力量,也是前進的方向!
陳夢媛:
墾荒隊員在荒島上不怕困苦,心志堅定,朝著目標不斷前行,大家合力奮斗的精神狀態令人為之動容,大陳島現在的繁榮樣貌離不開他們的艱苦貢獻。60多年了,墾荒精神接力傳承,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更加發揚光大。我們要好好體會墾荒精神能帶來的力量并好好利用。將來我們可能不會馬上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各種工作上遇到的事情,在艱難的環境里我們要充分發揚墾荒精神,積極向上,不放棄,努力尋找方法,積累經驗,爭取更美好的未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