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村首任村書記章正合在講述自己的初心故事。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靜 縣委報道組 鮑雯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村,如何翻身成為集體收入逾千萬元的三門縣第一強村,并保持活力常在?
在“七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三門縣海游街道城西村黨群服務中心內,該村從1957年建立黨支部至2018年成立黨委的8任村黨組織書記,聚在一起,向臺下近百名黨員干部、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
“上世紀50年代,城西村還叫‘翻身村’,路是黃泥路,房是木板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當這個第一任書記,我就經常捫心自問,能不能讓大家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92歲的第一任村支書章正合,精神矍鑠地說起了自己的初心。
從1957年到1981年,章正合做了24年的村書記。在他的帶領下,城西村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種桑養蠶,全面發展,于1962年被評為臺州地區農業生產標兵。“到臨海領獎,牽回一頭大黃牛,全縣都轟動了。”章正合說。
任職末期,恰逢改革開放的春風拂來,章正合創辦變壓器配件廠、柑橘場。接任的村書記金積貴延續這一事業,拒絕拆分,堅持走“壯大村辦企業、帶動個企發展”的道路。
到1985年,第三任書記章以齊上任后,辦起了免燒磚廠,城西村第一次年終分紅。“每個人分到100來元錢,在當時能買100來斤豬肉。”章以齊自豪地說。
在第四任村書記葉加法的手中,城西村終于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致富“翻身”。在前幾任書記的幫助、引導下,葉加法一心撲在村辦變壓器配件廠里,搞技改、擴廠房、增設備,年產值很快就超過500萬元,成為三門縣骨干企業之一。接著,他又新辦或聯辦起食品罐頭廠、菜市場,建起六層商業綜合樓。全村各類工商企業從一家猛增到25家,有600多名從業人員,占全村勞動力半數以上。1994年,城西村榮獲“三門縣百強村第一名”,一躍成為三門“首富村”。
進入新世紀后接棒的第五任村書記章宏將、第六任村書記章宏軍,著力補齊民生短板,重點完成了“集體分房”和“立改套”這兩大民生項目。第七任村書記章平則完成股份制改革,將村集體投資的加油站從出租經營模式改為雙方聯營合作,村集體收益大幅增加。
2018年,城西村完成村級規模調整,將原城西、山陳、謝家三村合并設立新的城西村,組建城西村黨委。
“村子更大了,人更多了,我天天就想著如何把這一棒接好傳好?”現任書記章以家做過心臟手術,裝了6個支架,仍整日為村里的事到處奔波,改造擴建城西加油站、裝修改造黨群服務中心……
“無論處于哪個時代、哪種環境下,8任村書記始終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脈相承的‘初心’,就是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祉。”三門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繼佳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早就有意向黨組織靠攏的村民陳巧輝,聽完黨課后深受觸動,回家工工整整地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送到村黨委。她激動地說:“我希望成為的黨員,就是他們這個樣子!”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