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張新建
和7個村的干部一起同聲
“鄉賢同助,共筑振興夢!”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視頻播放
昨天(6月6日)晚上,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舉辦了一場端午晚會,而這一幕正是晚會的一個特殊環節。
“同心粽”
讓干部更同心 讓村民更緊密
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2018年底由原三溪等7個村合并而成,今年初,臺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調研員張新建來這里擔任農村指導員和“第一書記”。
晚會現場,原7個村的黨員干部依次上臺,他們每人拎著兩袋粽子,放到臺上由村里準備的一個籮筐上,村農村工作指導員張新建將這個裝著“同心粽”的籮筐交到兩位村兩委負責人手中。
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農村工作指導員張新建:“我們在這里舉行這樣一個包‘同心粽’這樣一個活動,就是要使我們村的干部群眾像粽子一樣,粘在一起,團結起來,牢記我們肩上的責任和我們的使命,把我們振興村建設成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而努力!”
一切都得從
當天早上開始說起~~
包粽子 煮粽子
50名巧婦變出3000只粽子
6月6日上午9點,振興村新建的文體廣場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包粽子景象。
包粽子咯
↓↓↓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時長39秒)
從村里選出的50多位制作粽子技藝精湛的婦女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她們捋粽葉、填糯米、裝餡料、壓緊實、扎形狀……
不一會兒,一只只形態各異漂亮的粽子在她們的巧手下出爐,不僅有四角粽、還有錐型粽等,一個上午她們共制作完成三千多只粽子。
張新建、村兩委干部和鄉賢們一邊幫助做粽子制作的輔助工作,一邊則擔任起了搬運工,他們將一筐筐精巧的粽子運送到大鍋邊進行蒸煮。
出資出力
在外鄉賢趕回來家過端午
在上海從事家具生意的村民張栩寧這些年創業有成,在外也安了家。這次端午生意雖然忙,但她還是從上海趕了回來,不僅出錢贊助村里的端午活動,也參與粽子制作。
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鄉賢張栩寧:“現在村并了,心也要并。這次是我們并村后的第一個端午節,我不管多遠、多忙也要過來一起包‘同心粽’。我的心愿是希望村民們一起同心建設振興我們村。”
挨家挨戶給70歲老人送粽子
老人說:這個粽代表孝心 愛心 同心
下午,張新建和鎮、村干部一起,挑著裝滿粽子的籮筐,挨家挨戶為村里的70多歲老人送上新鮮的粽子,同時祝他們節日快樂。
(左一為張大妹老人)
今年71歲的張大妹全家有三位老人,這次拿到了16個粽子。
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老人張大妹:“老張,加油!真是高興!我心里講不出話。這個粽代表孝心、愛心和同心,大家一起同一個心。”
(左二為楊相賢老人)
今年73歲的楊相賢老人和老伴也拿到了10個粽子。
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老人楊相賢:“張書記到我們村里來,把我們村里搞好,這是我們村里的福氣!村里肯定會好起來的!”
目前振興村有人口1726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380多人。在村廣場,村里還為60歲的老人送上“同心粽”。
第一書記張新建
今年初到達新崗位——振興村
在臺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的張新建2011年來到仙居縣溪港鄉金竹嶺腳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后擔任第一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先后爭取到項目建設補助資金2200多萬元,修公路、造橋,治污水、建新房,一個破舊落后村莊變成了現在的美麗精品村。
(金竹嶺腳村)
今年初,受組織的安排,張新建來到離金竹嶺腳村30公里外并村后的振興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和“第一書記”。
落實8個項目550多萬資金
振興村建設加速中
振興村合并前的三溪村在20世紀初是仙居縣的明星村,曾獲得“省小康建設示范村”、“省文明村”等榮譽,這些年,由于村兩委不團結,戰斗力減弱,村經濟發展停滯。
(振興村航拍)
來到振興村半年來,張新建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努力,目前已落實8個項目550多萬資金,村里投資40萬元的文體廣場剛剛落成,投資160萬元的村黨群活動中心建設資金基本到位,黨建文化墻、交通公里驛站、道路等正在加快建設。
像粽子一樣凝聚起來
建設更加富強、美好的新農村
而這次的端午活動,正是為了把原7個村渙散的民心和隔閡的干群關系攏在一起。
在鄉賢的幫助下,村里組織了大家一起包粽子,為老人送粽子,還邀請縣文化館的演員為村民們送上一臺端午晚會。
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農村工作指導員張新建:“通過這場活動,把我們村像粽子一樣凝聚在一起,把我們的村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美好,更有有戰斗力。”
同心聚力
再創振興村新輝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