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
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臺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
承辦單位:
中共臺州市委宣傳部
臺州學院
臺州市委人才辦公室
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臺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協辦單位:
浙江司太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臺州市文化館
臺州市書法家協會
展覽地點:浙江美術館5、6號展廳
開幕時間:2019年3月23日(星期六)下午2點
“王波書法作品展”將于2019年3月23日在浙江美術館5、6號展廳開幕,展期至4月6日。展覽共展出王波先生近年創作的書法作品80多件,文辭內容以歷代描寫臺州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為主,字體側重于行草、隸書,而含括楷、篆,既有擘窠巨制,又有平尺小品,書風豪邁而不失靈逸,古拙而不失妍美,體現了一種溫雅瀟灑的氣度與勁秀挺拔的風骨,表達了臺州特色的人文情懷和臺州精神。
王波,1969年出生于臺州黃巖。中國美術學院書法藝術碩士、臺州學院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臺州市文聯副主席、臺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臺州市第六屆拔尖人才、中共臺州市委人才領導小組名家工作室領銜人。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最高獎并被授予“書法十杰”稱號,獲第一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獎,入選全國書法展、全國中青年書法展、全國行草書展、全國名家工程500家展等;論文發表于《書法研究》《中國書法》,轉載于人大復印資料《造型藝術》等。
序言
我自以為是了解王波的。收到王波發來的個展作品集小樣,我花近三個小時仔細閱讀一遍后,還是涌起一陣感動,既為展覽作品的豐富多樣和超越舊我的高質量,也為作者孜孜探求、漸成正果的藝術人生。
王波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來自他已經呈現出來的成熟跡象。
王波在創作上已經基本具備了交融會通的掌控能力和發展格局。在作品集中,王波有篆隸正草行各體書的較為純正的呈現,并且在總體上形成了清俊明朗的審美傾向。其中更為突出的無疑是草書和隸書,所謂突出,不是指這類作品所占比例大,而是指這類作品實踐得有一定深度,即寫草書在“今章之間”,寫隸書則在“篆隸之間”。草書的主流在今草,王波于此道掌握稔熟,點畫映帶,眉目清秀,如春水微瀾,楚楚動人。但他不止步于此,又涉足章草,意圖使筆下的草書(甚至楷書)增添古質樸趣。王波的隸書逆入澀行,大字能夠舒展,小字筆短意密,基本還是漢碑法,但在形體上又參夾了不少的篆字,似乎在意象上又把時代往前拉了拉。王波這樣做是智慧的,他在觀念上就不把五種字體看作是壁壘森嚴的“體”,而是提取并強調體內特有的筆勢、筆意和筆趣,勢、意、趣是鮮活的,它可以越“界”(如果各字體有“界”的話)游走、交融、生成……王波已有的實踐是成功的,當然還有很大的深入空間。交融不是簡單相加,相對的兩方面都需不斷深入挖掘體悟,兩個方面的融合其實更是不斷的碰撞過程,其中增損取舍在瞬間萬變中有太多的各樣的生成可能。比如章草,“純粹”的章草存在時間短,存世的經典作品太少,元明的章草擺脫不了楷書的背景,而秦漢隸書時代的簡牘章草又只是初創的“類章草”,作為資源,需要做大量的剔耙整理工作。又比如篆書,它與隸書用筆雖然相近,但畢竟有古今文字之大區別,篆書字形的把握并化合也非易事。不過,我并不擔心王波創作上的處境和未來走向上的風險,因為王波的創作立點大致在“古今之間”。他是崇古的,把章草與今草相融,把篆書與隸書相聚,都表明他想使作品更加古意盎然。同時,他又不泥古,他明白所有的創作本質上都是當代的。所以他以當代人的眼光關注著環境媒介的變化,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形式和空間的規律,努力使字古而式新,也是一種“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了。而他穩實平和的性格則是這種實踐的主體性保證。可以預期,王波在未來的創作實踐中,會沿著目前的審美指向,在不同的階段做量力而行的不同嘗試,因此每一階段都會顯得“游刃有余”,而在總體上,則以“小步快走”的方式,一步步逼近自己的審美理想。
王波的創作是與他的學術研究相伴而行的。王波1991年開始參展,創作先行幾年后,即進入了創作和學術研究雙豐收的階段。他在參加全國隸書展的同年,發表論文《試論陳鴻壽隸書之天趣》;在參加第七屆全國書法展的同年,發表論文《論書法創作之意》;在參加第八屆全國中青展的同年,發表《二度抽象與形式法則—書法藝術的現代思考》;在參加第二屆全國行草書展的同年,發表論文《顫筆探微》;在獲得中國美院書法藝術碩士學位的同年,發表論文《略論章草與今草的結合》……以上例舉論文都具有較高質量,或入選全國書學研討會,或發表于《書法研究》等專業刊物。傳統書法的主體本是人文士大夫,“文書一體”是自然而然的事,書法正是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才出落得無比優雅。時至近代境況大變,白話文替代文言文,現代漢語替代古代漢語,“文書分離”成為影響書法生態的極其不利的因素。所以前輩學者疾呼書法要以學問為根抵,或義理、或考據、或辭章。前輩大家主張學書法同時要做學問,以史學、考古、文學等一已之長作為依托。王波認真踐行了浙江書法“重學養”的傳統,也成為前輩教誨的真實受益者。書寫實踐和理論探究相互促進,互為印證又互為因果,成為不可或缺的兩輪、雙翼。
回顧王波成功的道路,其初萌于興趣愛好,繼之以不懈追求、勇敢攀登,而最終成就于道義在肩、自覺擔當,這似乎也就是書法家成長的基本規律。家庭氛圍、長輩影響、小學和中學老師的啟蒙,那是王波的幸運;而后來的從行政秘書轉崗書法教師并升至副教授,從臺州師專畢業到浙江師大畢業,從就讀首都師大首屆書法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到獲得中國美術學院書法藝術碩士學位……這一步歩踏實的腳印只是他人生長途跋涉的一部分,但其中的自我預期和堅韌不拔是春風得意的“幸運兒”不能想象的。當王波的書法成績愈大、聲名愈隆,各種社會榮譽和社會兼職也隨之而來。他出任了臺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出任了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但還是一如既往地在書法教師的崗位上辛勤耕耘教書育人,同時他千方百計地組織推動臺州地區書法人才的培養和書法水平的提升,積極地參與省書協主席團的集體領導,負責任地完成所分工的相關工作。在王波身上,書法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好和消遣,書法就是他的生命方式,是他聯系他人服務社會最重要的渠道和道義所在。王波一定也是感恩書法的,不是因為書法可以帶來名利,而是書法成全了他的品性,甚至價值觀、方法論。現在可以設問,假如沒有書法,王波何以安頓此生?
王波已到“知天命”之年,正是辦個展的適宜時候。個展難做,只有到適當的階段才能做。到了那階段,個展應該做。通過個展,來檢視已有的能力,并激發出下一步發展新的生長點。人在本性上總是趨向舒適的,很容易在書齋里輕松地重復自己。有了個展目標的設定,背水一戰的情勢倒也會激勵出別一種可能。或許有人擔心被誤解為求名求利,其實這是多余的。現在媒體那么發達,印刷出版技術那么先進,做個網絡展,出本漂亮的書,遠比進展廳方便容易。進展廳做個展真正是費力不討好的事,但展廳可以激發出你強烈的創造活力,也只有展廳才是檢驗作品最嚴苛的場所。既然展廳已是這個時代藝術品最正當的呈現方式,那么我們就不必有意回避它。做一次個展,可以明白許多道理。做一次個展,可以更平和地看待許多事物,包括看待別人的個展。因此我要說,即將開幕的王波書法個展,既是他個人的事,也是與我們切實有關聯的事。
祝王波書法展圓滿成功!愿王波的書法創作以此開始新一輪更勇敢更輝煌的進程。
鮑賢倫
2019年2月28日于杭州
王波作品欣賞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