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熱點聚焦
深讀︱“大染缸”如何變身“大花園”
2019年12月17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許峰 張丹萍 區委報道組 王恩興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2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峰 張丹萍 區委報道組 王恩興)“美得像一塊調色板。”剛剛過去的周末,站在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花木城·七彩花田的中央,特地趕來的臺州市民鄭曉雅頻頻按下快門,記錄眼前的美景。

  綠化面積達9850畝,森林覆蓋率為21.49%……峰江街道,這個曾讓人避之不及的“大染缸”,已然成了游人如織的“大花園”。曾幾何時,這里污水四溢、黑煙四起。2003年,當地痛定思痛,打響了一場轉“灰”為“綠”的環境保衛戰。如今這里已經建設成為美麗的花木城,即便還未正式開業,但僅下半年就迎來16萬余人次的游客。

  從峰江人的轉型之路,我們能讀出些什么?近日記者重訪峰江,從16年的變遷中探尋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決不要污染的GDP

  10萬人告別固廢拆解

  傍晚的峰江街道山后許涇小河沿岸,人影頻現。山后許居社區居民許普云是其中一員。

  晚飯后,在河畔散步閑逛、與岸邊垂釣的老友嘮嗑成為許普云的習慣。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河水,感受著村莊里的鳥語花香,年過七旬的老人在這里仿佛找回了兒時的記憶。這份美好也讓山后許居的居民異常珍惜。

  就在2003年前,這里還是垃圾遍地、臭氣熏天。就連眼前800米長的山后許涇,也曾變成一座狹長的垃圾山,河道里堆滿了垃圾,河水泛黑黏稠散發惡臭。無法開窗、空氣中彌漫中肉眼可見的纖維浮塵。

  改變,從2003年起步。“決不要污染的GDP!”在路橋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峰江街道開始大刀闊斧地整治,對涉重行業、金屬熔煉行業、固廢拆解行業進行全面徹底整治,關停淘汰一大批污染小作坊,并將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整體東遷至濱海工業園區,實施園區管理。

  也是在這個時候,林福進包下了50畝地種植花卉,開始自己的轉型。20多年前,林福進辦起了拆解廢舊電子電器的小作坊,在那個人均月工資不到500元的年代里,他已經成了日進斗金的老板。而如今站在田間地頭接受風吹日曬,成了林福進10多年來的常態。從一位賺大錢的老板變成澆灌花木的園丁,林福進并不后悔。“拆解給環境和身體都帶來很大危害,我寧愿種植花卉苗木賺10萬元,也不愿做拆解賺100萬元。”林福進說。

  在峰江,林福進的轉變并非個案。固廢拆解業在高峰期擁有10多萬從業人員,產值達到200多億元,占路橋區GDP的40%、峰江街道的90%。

  在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如火如荼之際,越來越多的人告別了這個賺錢的產業。“轉型辦實業、以種植花卉苗木為主的三產、拓展海外市場。”峰江街道宣傳委員管耀陽說,當地拆解行業的人大多以這三種方式重獲新生。

  煙塵漸漸消散,面對曾經留下的滿目瘡痍,人們有了更多期待。

  由“灰”變“綠”的保衛戰

  45萬元修復一畝地

  如何讓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恢復原有的生機?對癥下藥的治理,成了反思后的第一個嘗試。

  在峰江街道花卉路和白劍線交叉口,一片郁郁蔥蔥的苗圃散發著盎然生機。這里曾是廢舊變壓器交易拆解的密集區。拆解過程中流出來的絕緣油導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多氯聯苯,是這里土壤中最主要的污染物。

  2010年,這里的20畝土地成為了第一個土壤污染修復的項目。有關部門劃撥了9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修復1.25萬平方米被污染的拆解場地土壤。2013年4月,污染土壤修復示范工程通過了省生態辦組織的驗收,區域內土壤全部達到用地標準。

  2016年,國務院將臺州列入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路橋區承擔了主要任務,重點整治有機物和重金屬復合污染問題,峰江街道成為試點先行區。

  “目前,峰江街道路西村216畝受污染農田土壤治理修復項目已經完成一期治理修復工作,達到修復目標。”臺州市生態環境局路橋分局負責人說,下一步,玉露洋區塊300多畝土地修復也將列入日程。

  土地的成功修復,的確帶來了不少希望。但參與項目修復的專家曾坦言,在某種程度上,示范點的成功并不可復制。原因有兩個,一是高額的修復資金;二是冗長的修復過程。

  “我們曾算過一筆賬:以2010年的山后許村(居)項目為例,凈化20畝的受污染土壤,需要花費人民幣900多萬元,約每畝45萬元的治理費用;而土壤污染治理周期也很長,一塊重金屬污染的工業廢地,完成凈化修復需要4年多時間。當然,隨著修復技術的發展,目前的修復成本有所下降。”峰江街道常務副主任王凌說。

  在這場轉“灰”為“綠”的環境保衛戰里,峰江的救贖并不止于此。考慮到土壤修復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因此,從一開始,峰江街道就選擇了兩條腿走路。引進花卉產業,打造“大花園”是峰江對土地救贖的另一嘗試。種植花卉不僅帶來經濟收益,也可以降解穩定土地中的污染物。

  從綠滿美到綠富強

  5年打造萬畝大花園

  前不久,峰江街道花卉路西北側的苗圃,臺州市大禾園林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二輪土地承包手續。在這里,大禾園林共承包了300多畝土地,用來培育羅漢松、香樟、紅皮龍等70余個品種的苗木。

  “一開始,我們還是有點擔心,怕這里的土地、空氣、水源對苗木的成長不利。”公司負責人梁建華告訴記者。那時,峰江的“大花園”計劃剛剛起步,梁建華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相比而言,生長還是有點慢。”梁建華說,隨著峰江環境一天天變好,這種現象再也沒有出現,而他也放心在峰江租了更多的土地,并進行第二輪承包。

  截至目前,峰江街道投入5億元建成花木基地9000畝,引進苗木企業(個體戶)45家,其中經營規模100畝以上的企業(個體戶)15家,種植各類花卉苗木450萬余株,主體工程“臺州花木城”也即將營業。

  “從綠滿到綠美,繼而達到綠富和綠強。”峰江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國玉說,通過固廢拆解的退出、綠色產業的進駐,他們希望從根本上調整產業結構,讓這片受污染的地方完成宜居宜業宜游的蛻變。

  2000年,峰江街道提出打造“臺州南花園”的設想;2011年4月,峰江街道提出“綠滿峰江”5年計劃,按照“花木大世界、路橋后花園”的總體設計,加快推進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和平原綠化工程,利用5年時間打造萬畝花卉苗木基地。

  為了讓廢棄土地“長”出新產業,2011年,路橋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印發路橋區花卉苗木產業基地若干政策意見(試行)的通知》。峰江街道對污染土地進行修復后,鼓勵村民將土地流轉出來,并引進苗圃企業,為他們免費造好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讓企業“拎包”入駐。

  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和鼓勵更多村民流轉土地,峰江還送出不少“紅包”:凡是一次性流轉土地在100畝以上的企業,可按每年每畝900元的標準得到獎勵;對一次性流轉土地達100畝以上的村可連續3年、每年每畝得到1000元的獎勵……

  隨著固廢拆解業的逐步退出,峰江街道“南花園”計劃快速推進。截至目前,峰江街道綠化面積達9850畝;森林覆蓋率為21.49%,比路橋區平均水平高出3.63個百分點;林木綠化率為22.29%,比路橋區平均水平高出2.89個百分點。

  “現在我們已經完成綠滿和綠美的預計目標。”王國玉說,他們結合峰江街道人文地理環境優勢,以“綠富峰江”為目標,積極培育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目前,我們已完成旅游生態休閑總體規劃設計,建成田園式生態文化公園15個,新建和美鄉村大舞臺10個,建成下陶生態濕地式休閑公園等。園林商務游、鄉村休閑游、綠色旅游等7條精品線路初顯雛形,成功拓建路橋區首條市級美麗鄉村峰江線路。”

  在臺州花木城里的600多個商鋪里,70%的商鋪正在裝修,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元旦開業做準備。這里不僅花香似海,還將為周邊的群眾提供千余就業崗位。“極具特色的花木小鎮,對周邊地區會產生輻射帶動效應。”從事花木行業多年的梁益早早在花木城預訂了商鋪,對未來滿是期待。

  峰江街道的下陶公園荷塘整治前后。

標簽: 峰江街道;路橋區;修復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