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甸村是臨海市沿江鎮的一個古村落,在其菜市場附近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四合院,它就是臨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國潘大院。就在近日,有熱心市民打進晚報幫幫團熱線88516110反映,稱院內養了眾多家禽,大院成了“養殖場”。
文保單位內養了一群雞鴨鵝
“文物看管人員在院里養了雞、鴨、鵝、鴿子,以及狗和貓。不僅臭氣熏天,而且滋生了大量蚊子、跳蚤,影響周邊居民生活。”該熱心市民說。
7月12日,記者就市民反映的問題,到現場實地走訪調查。遠遠望去,碉樓和陳國潘大院緊緊相連,交相呼應,頗為大氣。走近才發現大院鐵門鎖著,小門緊閉,無人看守,也無法進入。透過鐵門,記者看到,內里雜草較多,但并未看到家養動物。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院里養了一些家禽。“因為大院圍墻有三四米高,除了天熱的時候,會有些臭味,其他影響倒不大。但大院本身就是文物,萬一受養殖影響,造成不可修復的毀壞,那損失更大。”
通過村民幫忙,記者聯系上身處外地的看管人員馮先生。他稱,大院原來是糧站,五六年前,上一任看管人員退休后,他接手看管。為了防止火災等意外發生,院里不僅不通電,平常門也是關著的,只有有人來參觀時,才會前來開門。
至于熱心市民反映的養殖問題,馮先生解釋道:“大院里有一畝多的空地,我就在圍墻角養了一些雞鴨鵝。從外面看是看不見的,數量在十只左右,并不會產生什么臭味的。院子里雜草較多,養了雞鴨后,可以吃草,養鵝主要是為了驅趕黃鼠狼和蛇。”
主管部門表示:立即督促整改
經過溝通,馮先生委托他家親戚前來開門。進入大院,相對空曠,沒有陳列文物,但堆放了一些柜子等雜物。當打開大院東南側小門后,記者發現,里面“別有洞天”。
圍墻附近搭建了簡易雞棚,院里散養了雞鴨鵝,一見人就亂竄,還有一只母雞在房間內“蹲守”。院中間則種植了多種蔬菜,宛如一個小型菜園。地面看著很雜亂,一地落葉,還有一些喂食剩下的玉米粒、食物殘渣,散發著異味。
當天下午,記者將了解到的情況反饋到臨海市文保所。該所所長彭連生介紹,陳國潘大院于2011年被列為臨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產權為涌泉鎮糧管所所有。
今年5月,臨海市文保所對大院房屋進行緊急修繕時,也發現了養殖問題。“文保單位內是不允許養殖的,發現情況后,我們第一時間進行過勸阻。接下來,我們將立即督促整改。”
文物保護單位可以不對外開放嗎?彭連生解釋道:“類似陳國潘大院等不屬于展覽場所、無人經營的文保單位,因為它們尚未做好對外開放的要求,所以不對外開放。”
隨后,記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沿江鎮將啟動“美麗城鎮”項目,陳國潘大院修繕也在其中。工作人員表示:“大院設計圖紙已出,緊接著就要進行大修繕。在修繕之前,我們會對內部進行清理,包括院內堆放的雜物、養殖的家禽等。”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