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顏麗菊,女,1964年7月出生,農工黨黨員,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水果首席專家,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先后獲省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獎、省勞動模范等榮譽。從事水果技術推廣與研究38年,推動了當地水果產業特別是楊梅產業的發展。
“全靠‘顏老師’,肯定大豐收!”近日,臨海市白水洋梅農朱蓮芬喜上眉梢。由于氣候原因,今年棚外“露天”楊梅產量受損嚴重,而自家種在大棚里的楊梅靠智能化控溫設施栽培毫不受影響,掛果頗豐。
果農口中的“顏老師”,就是當地有名的“楊梅專家”顏麗菊。去年底,顏麗菊團隊申報的“楊梅提質增效新技術、新模式中試熟化”省產業團隊項目立項,并在擁有二十多年種植經驗的朱蓮芬家庭農場實施。該項目主要以“新技術+智慧大棚”,開展楊梅智能控溫大棚促成栽培示范。
三十八年來,作為果樹科技工作者,顏麗菊一直將“論文”寫在果園里。
推動小水果成致富果
小滿已過,少量楊梅“早頭貨”已出現在市面上,價格不低。
臨海大棚東魁楊梅即將正式上市。楊梅是臨海市第二大水果產業。將這一顆小小的楊梅果,變成大大的“致富果”,顏麗菊付出了許多。
1984年,顏麗菊從臺州農校畢業,成為臨海市雙港區林特站的水果技術員。當時,臨海白水洋上游村等地剛開始規模化引種東魁楊梅,一棵棵果樹就是一個個致富的希望。但因缺乏技術指導、管理不當,楊梅普遍出現投產遲、品質差、收益低等問題。
“界嶺水庫壩頭很陡,當時我們都要扛著自行車上去,下坡時路彎又陡。那時下鄉搞技術推廣,全憑一輛自行車,還摔了好幾次。”顏麗菊笑著回憶起那段青蔥歲月,為了提高農戶的楊梅種植技術,她幾十年如一日躬身山野推廣農技。
慢慢地,顏麗菊傳授的一系列科學的管理方法得到推廣普及,促成了楊梅優質高產。僅在上游村建成的4000畝早豐優質東魁楊梅核心示范基地,總產值就達到了6000多萬元,最高株產值8000元。上游村也成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浙江省興林富民示范村。
在她的積極指引下,果農創辦專業合作社,實施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現今,臨海已發展300多家楊梅合作社,全市楊梅年產值7億多元,臨海楊梅也走出國門。
“可以提早楊梅的成熟期,避開梅雨季,減輕病蟲危害,錯峰售賣,將使經濟效益最大化。”眼下,顏麗菊細數“促成栽培+智能大棚”種種優點,興致勃勃地表示,接下來將以點帶面推廣這項技術,促進楊梅的提質增效。
全國首本楊梅種質資源圖譜
去年底,由顏麗菊主編的《楊梅種質資源圖譜》正式出版。這本收錄100份楊梅種質的書刊,為全國首本詳細介紹楊梅種質的大全。
作為項目的主持人,2008年起,她的項目團隊陸續從福建、江蘇、湖南、廣東、云南、貴州等地收集引進保存了楊梅種質120余份。2012年開始,資源圃內楊梅種質陸續結果。
多年來,顏麗菊每年都要系統觀察考查各種楊梅種質的主要形態特征、生物學特征、果實經濟特征、抗病性、貯藏性等,拍攝相關照片,并將其中的100份楊梅種質整理編寫成《楊梅種質資源圖譜》一書。
“五月楊梅已滿枝,初疑一顆值千金。”顏麗菊愛吃楊梅,也愛研究楊梅。這么多年來,她在水果領域主持研究了50多項課題,有22項科技成果獲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
后年,這位“愛梅如癡”的水果專家將退休,而這份匠心仍在傳承。目前,顏麗菊臺州市級農藝大師工作室,已吸收了10位中青年科技人員。作為工作室領銜人,她通過開展培訓會及現場指導、觀摩考察等形式,提升工作室成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在培養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中發揮傳幫帶作用。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