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街,企業宿管搖身一變網格員,助力網格工作入企業;鄉賢成為村民的“出頭人”,大事小事擺上臺面好好談;大爺大媽搶的不再是超市的促銷商品,而是公益的文化課……
日前,路橋區橫街鎮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是臺州首家且唯一獲獎的鄉鎮。
“我們正積極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橫街經驗’。”橫街鎮黨委書記王江說,創新鄉村治理基礎抓手,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級綜治中心“示范型”“標準型”全覆蓋,深入探索推進“1+1+N”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實現基層服務管理功能和社會治理水平雙提升。
員工“升格”助力網格入企
今年7月初,橫街鎮企業綜治中心在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內建成投入使用。自此,網格入企讓網格工作真正滲透進企業。
“過去,專職網格員進企難、知企難、助企難。”橫街鎮綜治辦工作人員宋豪鋒說,相對于村居,大部分企業是封閉管理的,這讓村居的專職網格員很難開展工作。“比如企業宿舍區的消防隱患排查工作,檢查有沒有使用大功率電器、有沒有配備滅火器,如果讓非企業內部人員的網格員去,難免會碰釘子。”
考慮到現實情況,橫街鎮結合工作實際,實行企業社會治理工作網格化、規范化管理,深化全科網格工作在企業的末端落實,走出了一條“網格入企、企業進格”的新路子。
選拔企業內部專職網格員,讓企業完成網格自治。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宿舍管理人員張遷又多了個“網格員”的新身份,宿舍消防安全、人員流動、信息登記……和原本的工作相差無幾,卻讓員工工作、生活多了一些方便。
“暫住證辦理、員工矛盾糾紛、信息轉移等,只要通過網格員上報,我們就能幫忙進行處理。”宋豪鋒說,以“網格+企業”為突破口,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實現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
目前,全鎮15個村級綜治工作站和5個企業綜治工作站共建成106個微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40人,兼職網格員400人。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多方力量參與治理展現作為
近年來,橫街鎮以“全科網格·清網治格”為底座,重點抓好“三治融合”,注重全民發動、全域治理,做好公共事務監督,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在多年鄉村治理實踐中,該鎮意識到不能光靠專職網格員的力量,更要依托多方力量。
鄉村治理中經常能看到農村工作指導員的身影。沈鑫作為區級下派農村工作指導員,自到崗后,走村串戶了解楊橋村情況(區級集體經濟貧困村)。
看到村里獨特的治水和清廉歷史文化,沈鑫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做好扶貧道路申報,協助做好村務財務黨務公開工作;推動“板凳會”等村民議事形式,積極排摸民情民意,化解村民在機場改擴建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組織發動村賢集資,籌集善款20余萬元,推動建成以清廉為主題的文化禮堂……
鄉賢成了鄉村治理的另一主力軍。在橫街鎮天賜湖村,“興村治社”顧問戴月初在村里忙活了二十多年。“村子想發展,村民想過上好日子,總得有人‘出頭’。”戴月初成了村民的“出頭人”,解決的都是村民們迫切希望解決的難題。
“每一件需要調解的事,都很困難。房屋問題要跑部門、批審核,為了讓家家戶戶都滿意,我們前前后后做了近20回調解工作。”戴月初說。
“近年來,橫街積極發揮鄉賢資源,鼓勵引導他們廣泛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治理,踐行‘民呼我為’行動,展現鄉賢擔當作為。”橫街鎮統戰委員曹金婷說,接下來,將進一步發揮好鄉賢調解團的作用,規范調解基金的使用。
公益文明課風靡全鎮
從源頭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綜合素質,是橫街鎮鄉村治理又一高招。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群眾素質提高了,社會糾紛矛盾自然就大幅減少。”橫街鎮宣傳委員凌藝箏介紹,橫街在各村居文化禮堂與多家藝術培訓中心對接合作開展“禮堂淘寶集市”。今年,共有6家藝術培訓機構入駐14家農村文化禮堂,開設魔方、拉丁舞等9類公益培訓班148個班次,吸引全鎮4周歲以上少年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1000多人次參加。
“環境變好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咯。”聊起村里這幾年的變化,洋嶼村的村民應利花樂得合不攏嘴。
接到要開班的通知,7歲的陳姿羽早早拉著家長守在手機前,他連續三年報名暑假公益班,學了兒童畫、圍棋、小主持人等課程。
不止小朋友,鎮里的成年人也享受著這“文化福利”。坦田村合唱團的羅彩珠一接到有公益合唱班的通知,馬上轉發給村里合唱群的姐妹。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