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一期“培養怎樣的人 怎樣培養人”的節目,并以臺州為例,傳承并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讓臺州成為有品德、有涵養、有溫度的城市。這是繼9月21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在北京舉辦第十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市委書記陳奕君獲邀作專門發言之后,全社會再次聚焦臺州的城市精神傳承。
什么是大陳島墾荒精神?
1956年起,先后5批共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從那時起,一代又一代墾荒人犧牲自己的青春、家庭甚至生命,換來了今日的“東海明珠”。從過去到現在,大陳島墾荒精神在臺州代代相傳,成為臺州發展和前進的動力源泉。
臺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林偉說:“大陳島墾荒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的時代精神的一種生動體現,與傳承了五千年的和合文化一起共同成為當代臺州精神的重要元素,成為鼓舞臺州人民不畏艱難,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
2017年,臺州GDP首次突破4000億大關,也在這一年臺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對于臺州來說它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
一座城市需要一種精神,它代表著這個城市的文明素養,彰顯著這個城市的價值取向。在臺州,對于城市精神的傳承具化到了每個人的言行舉止。
行進在臺州街頭,路過斑馬線,幾乎經??梢钥吹竭@樣的場景:疾行的車輛在斑馬線前自覺減速停車讓行人先過,行人也會加快腳步不讓司機久等。
今年三月,臺州一處路面攝像頭記錄下了這樣一幕。十字馬路,一位老人拄著拐杖,正顫巍巍地通過人行橫道。行駛中的“路虎”越野車忽然停在路口,司機下車沖向老人,扶著走了幾步,這位司機彎腰背起老人快速通過路口……
后來,媒體找到了周海峰,采訪時才知道,他一直就有腰痛的毛病。周海峰說:“忘記了,只想把他背過去。其實背老人過馬路,都是舉手之勞,我覺得一點兒都沒有什么?!?/p>
這些凡人善舉、身邊小事潛移默化地感動著臺州人、改變著臺州人,經過兩年的倡導和規范,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在臺州已蔚然成風。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