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今年的熱詞。
一笑煩愁皆遠去,歸來籬下種桑麻。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成了越來越多城市人閑暇尋覓的桃源一隅。路橋區作為臺州三大主體城區之一,城鄉融合的格局如何實現破題?其未來的鄉村發展圖景如今愈發讓人期待。
如何平衡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布局?如何激活鄉村動能,點燃產業經濟引擎,打造鄉村2.0升級版?如何搭建載體平臺,吸引青年創意人才共建幸福家園?在路橋鄉村,黨員干部們正積極思考并探索著這些破解鄉村發展難題的有益路徑。
2018年初,路橋區率先提出了打造“田園黨建綜合體”的工作理念,即以田園為空間載體,通過優化組織設置建立區域性大黨委,整合周邊發展優勢,構建以黨建綜合體為中心,輻射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等發展要素深度融合的示范區塊,形成以強帶弱、強強聯合、連片發展的格局。
如今,“田園黨建綜合體”就像一把“萬能鑰匙”,解開了一個個鄉村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難題。這個夏末初秋,因這把神奇的“鑰匙”,路橋區的鄉村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路橋區田園綜合體俯瞰
抱團連片:鄉村動能再激活
成片的農田,滿眼綠色的枇杷樹,質樸的民居……這些區別于城市的田園景致,因為一條路讓更多的人駐足欣賞。路橋桐嶼街道民主村因為村內主干道的擴建迎來了新的發展,而這份發展源于“五村連片”計劃的實行。
“5個村子,3條示范帶,合力發展讓5個村子擰成一股繩,這將成為鄉村發展的新模式。”桐嶼街道組織委員梁敏華的自信,是因為他看到了“五村連片”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坐應村、小稠村、涼溪村、民主村、梁家村5個緊挨著的村子集體經濟都較為薄弱,但這5個村子具有農業產業基礎,自然資源豐富,在梁敏華看來,這里有著鄉村的“味道”,不好好規劃發展可惜了。
今年年初,桐嶼街道整合5個村子成立“鄉村大黨委”,依托枇杷產業開發鄉村旅游業,啟動“五村連片”開發項目,重點建設美麗鄉村生活帶、枇杷特色產業生產帶、涼溪古道生態帶。
桐嶼街道“五村連片”發展,干部帶領村民進行荒地復墾
五村聯合發展到底行不行?民主村黨支部書記童衛林的答案就是一個字:行。童衛林的答案不是隨口一答,而是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大黨委”成立之初,童衛林心里打著“小九九”,1個村子發展都困難重重,5個村子困難還能少了不成?
5個村子一周一例會,村子怎么發展,資源怎么整合,規劃怎么做……所有問題都被搬到臺面上。童衛林覺得“有戲”,雖然村子多了,問題也多了,但在“大黨委”的協調下,資源使用更為合理,工作反而容易推進了。
“我們村子現在的主干道從原來幾十公分寬拓展到現在的四米寬,以前村民摘枇杷只能挑著擔子進出,如今可以開著車子。走在這條路上,現在大家都少不了要夸上幾句。”童衛林樂呵著呢,他想著沒有“大黨委”的協調,這路涉及拆遷、征地、政策補償,光靠他們村兩委班子,難!
這幾天頂著烈日,童衛林跑工地,跟村兩委班子一起丈量房屋面積。“北大附中要在我們這兒建校,忙著征地呢!”童衛林表示,這是他們村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還有美麗鄉村衛生監督、義務打掃等也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童書記,這么多活兒,累不累?”
“累啥,當干部不就是這樣么?現在有困難還有大黨委為我們指著道兒,我們好好干就成。”滿臉是汗的童衛林,隨手扯起T恤抹了把臉,繼續投入新一輪的工作中。
民主村的發展,村干部干事熱情高漲,正是“五村連片”發展帶來的效益,“鄉村振興走到現在,光靠一個村子單打獨斗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發展必然是抱團前進,合力發展才能更上一層。”在梁敏華看來,“大黨委”的舉措恰逢其時,解決了鄉村發展力量不夠、后勁不足等問題,重新發掘鄉村潛力,讓鄉村的價值重新被認識與發現。
人才集聚:鄉村發展再出發
經過歲月沉淀的老宅,在敞開的書院中靜靜待上一天,在書本中邂逅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是一批深入鄉間世界的青年對鄉村詩意生活的暢想。在新橋鎮金大田村,一名遠道而來的黨員許艷將這詩畫的意境變成了現實。
“扶雅書院是個巧合,我有這個愿望,而村子發展有這個需要。”許艷說得云淡風輕,但在金大田村的4個年頭,她過得并不容易。初到村里,許艷一直被村民質疑,為什么在鄉村開書店?有什么意義?能給村子帶來什么?許艷沉默以對,她心里想著“起碼要5年以上,書院的意義才會體現。”沒想到短短3年時間,書院就已經潛移默化影響了村子里的人。
走訪的時候,在書院遇見了10歲的金科羽,他正在書院找《裝在口袋里的爸爸》。“我現在看書很少跑椒江或路橋的圖書館,從我家到這兒就10分鐘,想來就來。”如今,小科羽已經成了扶雅書院的“忠實粉絲”,暑假一有時間就“泡”在這里。這對許艷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
大人小孩一起窩在溫馨的書院里看書,一周兩次公益課程人氣爆滿,手工編織著鄉村夢想……金大田村有家鄉村書院被口口相傳,許艷也成了“網紅掌柜”。入駐鄉村開書店需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時刻熱情滿滿。“這不叫堅持,我只是重復做著一件我喜歡到骨子里的事兒。”
對于金大田村來說,許艷這樣的人才不僅能給這個村子帶來新的思維方式,也能重新激活村子的活力。“農村并不意味著落后,只是它的魅力還沒被激活。”在新橋鎮組織委員馬民富看來,如今的田園黨建綜合體正在一步步激活著鄉村魅力,引入行業協會,做精鄉土文化,創新基層治理……鄉村新一輪發展正當時。
新橋鎮“林源花海”綜合體美景
2017年,結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思路。新橋鎮黨委通過實地調研,以金大田為核心,涵蓋新良、韓家、平橋、長洋等周邊村莊的區域,率先形成點、線、面互相輝映的格局。自去年起,以金大田及周邊區塊探索田園黨建綜合體建設就已經拉開序幕。夯實農基堡壘、強化農居雙格、打造農園韻景、傳承農耕文化、轉型農旅經濟的“五農”標準在金大田村得到了成功實踐。“我們現在打造的綜合體更適合于鄉村轉型期的發展,脫胎于農村,但又能打破農村發展的瓶頸。”
田園黨建綜合體依托于農村,又超脫農村,導入產業、科技、文化等豐富農村。新橋鎮黨委努力爭取各方資源,在新橋峰江區塊“林源花海”黨建綜合體,設立4個“三級聯辦”鄉村振興講習所和17個星級講習點,采取干部幫帶講政策、專家幫帶講技能、群團幫帶講文明、能人幫帶講經驗“四幫帶”模式,開辦鄉音課堂、田園學堂等34場,發動、組織群眾全力投入“興鄉興農”建設。
“上一期講習所的主題就是鄉村法律,鄉村缺少人才,我們不僅要引進人才,也要通過各種手段培養人才。”馬民富笑說,自從講習所開班,期期滿員。他相信,在未來,金大田村乃至新橋鎮都會出現一支接地氣、有能力的人才隊伍。
站在田間眺望遠方,此刻的田園黨建綜合體承載著村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美景在遠方,而新橋鎮就在路上。
眾志成城:鄉村振興誠可期
一條鐵路穿村而過,一個村子成了“兩個村”。在從前,這對于螺洋街道東風村的發展來說,是件壞事兒;而如今,村民談論起來卻喜上眉梢。
依靠鐵路形成的天然屏障,另一邊有著鑒陽湖濕地公園,只需要在村子西北角重開一個進出口,東風村和“鄰居”峴頭林村就成了一個封閉的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發展現代農旅的“風水寶地”。
“這兒以后是給村里獨居老人的新家,這兒是村里的生態洗衣房,這兒是以后的游船碼頭……”夏日的午后,東風村黨支部書記金國斌依舊忙碌,在村里走了半個小時,接了3個電話,跟施工隊聊了兩回,說的做的都離不開村子的建設。
“借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我們請了規劃院對村莊景觀進行了重新規劃和設計。他們的東西有些太高大上,不接地氣,成本又高,怎么辦?最后我們通過‘大黨委’來開會協商,自己在細節上做調整,更接地氣。”金國斌邊走邊介紹,碎石塊是村里拆遷留下的、木頭是老房子的、石板路也是舊石板鋪起來的……花上一些人工錢,就把村子環境整治好了,景觀提升了,成本又低。金國斌笑說,“這心操的,就像自家建房子一樣。”
東風村距離主城區10分鐘左右的車程,在規劃開發前期,村民都想著建新房。而螺洋街道經過實地考察,發現“摩登城市”的發展方向并不適合東風村。“有山有水有良田,距離城市還近,這樣的地方在路橋只此一處、得天獨厚!”螺洋街道黨委副書記王劍笑問,這樣呼吸新鮮空氣、放松心情的好地方誰不心動?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2.0時代,由此在東風村和峴頭林村拉開序幕。4月11日,螺洋街道峴頭林東風區塊“城市桃源”綜合體以現代觀光農業為依托,成立全省首個田園黨建綜合體黨委,由螺洋街道黨委副書記王劍擔任書記,東風村和峴頭林村黨支部書記分別擔任副書記,設立集體辦公點,組織覆蓋峴頭林、東風2個村、5個農業園、11家企業,81名黨員,進行“一張圖”規劃、“一張桌”議事、“一本賬”記事……
螺洋街道“城市桃源”綜合體
“我們前期已經接洽了省內四家大型從事農業方面的公司,就等著他們最后敲定。”王劍有信心,這塊兒“風水寶地”能吸引更多的高端農業前來,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鄉村美景。
目前,該區塊擁有農業龍頭企業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家,家庭農場12家,主要承擔打造農旅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基地,高品質、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果蔬示范基地。
這個夏天天氣炎熱,金國斌更是干得熱火朝天。村子發展有了新規劃、新愿景,再累再忙都值得。“干部嘛,就是為村里干點小事兒。”金國斌口中的小事兒,在他心里都是大事,天涼了種蓮花、上綠化、建設水埠碼頭……他心中的“計劃表”滿滿都是村里的發展,村子的未來。
東風村的發展只是路橋田園黨建綜合體建設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從落后到如今煥發蓬勃生機,正是因為有了“大黨委”的引領,有了田園黨建綜合體的這一載體,村莊組團連片發展中遭遇的問題,大到拆遷征地、項目攻堅,小至村民生活困難、鄰里糾紛矛盾,在這把“萬能鑰匙”的開啟下,迎刃而解。
“別說三五年那么長,明年你再來,我們村和峴頭林村肯定有大變化!”金國斌和筆者約定,明年春天,來這兒踏青郊游賞美景。
螺洋街道峴頭林村一隅
(本版圖片由路橋區委組織部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