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7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靜 羅亞妮 葉劍鋒)炎炎夏日,我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生產、醫療、辦公……一刻也離不開電。你能想象沒有電的日子嗎?
距離浙江省玉環市坎門街道東約23公里的海上,有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披山島,這曾是臺州最后一個沒有通上大電網的人居住島。去年年底,披山島聯網通電工程正式通電,結束了小島70年“無電網”的歷史。
今天,我們跟隨海島巡線的電力工人,探秘這座“世外仙島”。

靠海吃海的日子
海路漫漫,從大鹿島風景區棧臺出發,途徑雞山島、大鹿島、洋嶼島等諸多島嶼。到了外海,浪濤愈發洶涌,一船的人都暈船了。經過一個小時又二十分鐘的海上顛簸,我們劫后余生一般逃上岸,一個個癱在碼頭休息室里。

披山島面積僅有2.38平方公里,漁業資源旺盛時全島有近千人口,如今島上常住居民僅11人。這是個被時光遺忘的小島,水深域闊,海碧天藍,風光俊秀,一派“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景象。島上還遺留著上個世紀的糧所、衛生院舊址,許多石頭房墻垣傾頹,即使是稍微齊整些的房屋,也是門窗緊閉,顯得荒涼寂寥。


山地里種著西瓜、玉米、土地、番薯等各種蔬菜,海岸線上的巖礁里,生長著各種海螺,還有佛手、藤壺(方言發音“qiong”)等,采摘下來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天剛亮就出門捕魚、撿螺絲、挖佛手、種地,晚上早早睡覺……在島上手機沒有信號,島民們每天循環著這樣單調的生活,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沒有娛樂。挖來的鮮貨要坐船送到棧臺碼頭,早有小販和各大酒店等在那里收購。



山野間,牛羊哞哞叫喚。60多歲的趙興慶養了300多頭羊和十幾頭牛,“島上養的羊跟外面味道不一樣,有時候,客人嘗過了覺得好,一下子就買個十頭八頭,一年能賺5、6萬。”

沒有電的日子
披山村村民顏銀素今年64歲,嫁到島上已有40多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全島村民的生活僅靠1臺柴油發電機支撐。但柴油發電機發電量少,限時供電。“白天沒電,到晚上6點才來電,冬天10點半、夏天11點就停電了。”顏銀素回憶,晚上起夜,都要拿手電筒照著,年紀大了,難免磕磕碰碰。特別是發電機所需的油料靠小船運送,在臺風季節或海況差時,船上不了島,發電機就成了擺設。

直到2011年,一些企業給島上免費安裝了光伏發電板,島民們才在小范圍內用上了清潔的新能源。“但光伏發電很不穩定,一遇到陰雨天就會斷電,電飯煲經常不能用,飯菜放在冰箱里總是餿了。”顏銀素讓開身子,給我們看家里做飯用過的土灶臺。

披山村村委會主任方德富說,“島民們年紀大了,不愿意離開,有落葉歸根的意思。但沒有電一直是生活的大難題。”
通電后的日子
2017年初,玉環市政府啟動披山島聯網通電工程,設置島上定位海纜位置,規劃島上10千伏線路工程。
30多名電力施工人員克服水源緊缺的困難,常駐島上連續施工奮戰100多天。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海纜施工船連續作業84個小時,鋪設起15.5公里長的海底電纜,把披山島與大鹿島、雞山島連接起來,并通過雞山島至大陸的線路實現聯網通電。

這項工程投資近2600萬元,而島上一個月電費卻只有五六百元,工作人員一般一個月上島檢修一次。披山島沒有輪渡,來回一趟船費就要1200元。

通電之后,一些原本無法安裝的基礎設施也提上了日程。未來一段時間,電信公司將計劃在披山島架設信號塔,同時,水泵的供電問題解決了,自來水管道也將在不久的未來架設。

“一直盼著能通電,總算盼到了,現在只要交幾十塊電費,電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電器想怎么開就怎么開。”顏銀素笑得眼睛瞇了起來,一張古銅色的臉龐充滿了喜悅。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