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溫嶺錦園小學一(2)班的同學們走進溫嶺市博物館,作為“追光少年”紅領巾先鋒計劃的首站活動,正式拉開了暑期紅領巾大尋訪實踐活動的序幕。
博物館,這座城市的記憶殿堂,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步入國寶廳,幽暗光線中,一件商代蟠龍紋青銅盤靜臥于展柜內,在柔和燈光下泛出千年幽綠光澤。講解員話音輕起:“看那盤心中央,蟠龍怒目圓睜,盤踞之姿,仿佛隨時會騰空而起!”孩子們屏息凝神,踮起腳尖,目光被牢牢吸附在那神秘繁復的紋飾上。隊伍中,一個戴紅領巾的小男孩湊近玻璃,指著盤沿上模糊的銘文符號悄聲問:“阿姨,這些彎彎曲曲的符號,是古人寫給我們的信嗎?”
歷史廳徐徐鋪展溫嶺的“前世今生”。迎面是依比例復原的古代街市:青石板路蜿蜒,兩旁店鋪林立,行人熙攘,恍然可聞市聲喧鬧;農耕漁獵場景栩栩如生,先民們彎腰插秧、揮汗撒網的身影,無聲訴說著勤勞智慧的詩篇。最撼動人心的是“長嶼采石”主題展區——逼真的礦洞場景中,工匠們赤裸脊背,在昏黃光影里奮力揮動石錘,鑿石之聲仿佛穿透歲月,仍在耳畔錚錚作響。孩子們駐足良久,指尖輕觸展板上汗滴般的水晶裝飾,仿佛觸到那些滾燙的汗水與堅韌的脈搏。一張張泛黃老照片、一件件陳舊器具、一幕幕斑駁的黑白影像,如時光隧道,讓塵封歲月變得觸手可及。
博物館之旅悄然結束,孩子們心間卻埋下溫嶺文化的種子。這印記不僅關乎器物與風景,更在歷史廳深處,被“紅色記憶”展區點燃了精神火種。當孩子們凝望那些革命先輩的舊照,講解員動情講述溫嶺土地上曾有的烽火與犧牲時,歷史已非紙上鉛字,而化作熾熱血脈涌動在心頭。紅色基因的傳承,在少年們澄澈目光中找到了土壤。
走出博物館大門,溫嶺盛夏的陽光慷慨潑灑下來。錦園小學一(2)班的少年們,胸前紅領巾被映照得格外鮮亮。這趟尋訪之旅,不僅讓孩子們觸摸到歷史真實的肌理,更在心靈深處植入了紅色根脈的密碼。歲月無聲,而少年們從歷史深處汲取了行走的力量——這力量將伴隨他們,在未來的征途上,綻放出更加自信而堅定的光芒。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