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在玉環漩門三期3-4地塊上,四臺插秧機在平整好的水田中來回穿梭,一株株嫩綠的秧苗被整齊地插入泥中。種糧大戶柯榮光密切關注著插秧進度,不時查看秧苗間距和插秧深度。
今年,柯榮光在漩門三期3-2和3-4地塊共種植了1200畝海水稻,預計平均畝產可達950斤,與去年持平。
“每年都是這個時間插秧,3-2地塊前不久已完成,這塊地抓緊一周內種完,接下來就是除蟲管理了。”柯榮光說,機械化作業大幅提升了效率,單機日插秧30畝,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讓秧苗分布更均勻。“鹽堿地必須靠插秧機,這樣更利于后期生長管理。”
五年前,柯榮光承包下漩門三期3-2、3-4地塊,嘗試在鹽堿地上種莊稼,經歷多次失敗后,選定了耐鹽堿的“浙優18”品種。“前兩年產量不高,去年產量不錯,今年土壤的含鹽量在2‰到3‰左右,鹽度降低更適合水稻生長。”他說道。
據了解,柯榮光目前在漩門三期、沙門、溫嶺等多地種植了“浙優-18”“甬優1540”“春優83”三個品種的水稻超6000畝。接下來,他還計劃在漩門三期3-4地塊增種1200畝耐鹽堿新品種“浙優99”,進一步擴大規模。
目前,玉環全市早稻種植面積為5700畝,其中耐鹽堿早稻面積達2200畝。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