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走進位于健跳鎮鳳凰山農墾場的“蟹逅”共富工坊,陽光穿透6500平方米的光伏板,灑落在鱗次櫛比的 “蟹公寓”內,青蟹們正揮舞著雙螯在清澈的循環水流中穿梭,每個公寓上,電子眼正實時監控每只青蟹的生長狀態。每隔5分鐘,數據傳回“AI智慧大腦”,分析青蟹的攝食、活動及健康狀況,異常情況即時預警。
“你看,這只青蟹活力稍有下降,大模型已經快速分析出可能是水質中溶解氧含量略低導致的,我們馬上通過調整增氧設備的功率。”三門東航水產育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杰指著大屏幕上跳動的數據說。
目前,工廠首批試養了50萬只蟹苗,其中1萬只青蟹經過四個多月的土塘和水泥池培育后,正在進行數字化養殖,預計六月分可進行銷售。在青蟹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養殖大模型的運行模式下,144口培育池實現“藻-貝-蟹”食物自循環、“卵-苗-蟹”生長自循環、“光-電-能”零碳自循環、“有機尾水-無機鹽-微藻”水體自循環。
“通過AI(人工智能)視覺解析行為特征,結合IoT(物聯網)水質傳感,可預測每只蟹的蛻殼時間,青蟹存活率可提升至95%。”王杰介紹道,立體層疊式蟹公寓采用模塊化設計,單只發病可整籠替換,配合循環水系統,單位面積產量達傳統土塘的150-200倍,年產出超50萬只。
東航水產位于三門縣健跳鎮鳳凰山農墾場,鳳凰未來谷不僅是農業科技高地,更是三門縣“共富工坊”的重要載體。當地創新建立“1+9+N+X”黨建聯建,實現 “坊校聯合、坊村聯建、坊農聯接、坊坊聯動”。通過與清華、浙大等9所高校駐坊攻關,攻克了20余項技術難題,培育出高成活率良種“甬臺1號”;通過盤活閑置用地,保底分紅年增村集體收入20萬元,“救塘行動”為6500畝養殖塘建立健康檔案;推出“零元養蟹”模式,第三方擔保墊資,農戶技術零風險入行,并串聯貝類育苗、直播銷售等上下游工坊,形成全產業鏈共同體。
眼下,青蟹智慧養殖中心建設項目(二期)正在建設,站在光伏板下,王杰描繪著更廣闊的藍圖:“下一步我們要深化大模型應用,提升養殖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時通過共享直播室、實驗室等資源,將成功經驗復制推廣,讓更多養殖戶受益。”
從“看天養蟹”到“數字養蟹”,從“單打獨斗”到“黨建聯建”,三門以科技創新破解養殖瓶頸,以共富工坊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