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工插秧,一天最多30畝,現在無人機一天能覆蓋300畝,成本還降了四成?!比涨埃谂_州市三門縣浦壩港鎮,伴隨著旋翼嗡鳴,種糧大戶翟幫撐與同鎮“浦功英”農飛志愿服務隊的黨員先鋒們熟練地指揮著一架架載滿水稻秧苗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僅用10分鐘便完成了20畝稻田的種植作業。
這一春耕新圖景,正是三門縣“低空經濟”賦能現代農業的縮影。近年來,三門縣將“低空經濟”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通過無人機飛防、智慧物流等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更激活了漁業、海島物流等場景的“共富基因”。2024年,該縣共有農用植保無人機近百臺,植保服務面積超10萬畝,政府按每畝2元的標準補貼社會化服務組織,累計發放補貼20萬元,惠及農戶百余家。
翟幫撐算了一筆賬:人工插秧每畝成本約200元,無人機直播僅需80元;病蟲害防治效率提升10倍的同時,用量減少30%。此外,“共享農機”的全新模式也助力農戶拓寬收益渠道,去年,翟幫撐一行來到臨海、寧海等地為周邊農戶提供定制化植保服務,作業量達9000畝次,額外賺取超10萬元。
在三門縣健跳鎮,“共富工坊”的蟶子養殖戶們率先體驗到無人機吊運的便捷。以往需人工搬運數小時的漁獲,如今可以通過無人機直接吊運至加工車間,效率提升5倍以上?!懊刻溯d重50公斤,10分鐘就能完成過去半天的活。”工坊負責人李海燕表示,目前無人機吊運模式已經推行,預計能使養殖戶年均增收超萬元。
“無人機還能通過多光譜傳感器監測作物長勢,數據實時回傳至管理平臺,精準指導施肥灌溉,這大大提升了耕種效率,有效為農戶減力增收。”柯李江表示,今年縣農業農村局聯合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多部門,創新農業“空天地一體化”管理模式,全方位推動智慧農業耕作管理,目前已覆蓋全縣30%的規模化農田,初步形成“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
智慧農田長勢一片向好,“低空+”助促共富正當時。接下來,三門縣將通過構建“低空+農業”多元場景,引入無人機精準監測、物流配送等功能,進一步推動農業向智能化、集約化轉型,讓更多農戶“借翼騰飛”,助力三門縣共同富裕示范區飛出最美“天際線”。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