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在2025年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深化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2025年4月11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80余名師生赴椒江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烈士陵園開展以“‘浙’里尋跡,做國家安全的‘主角’”為主題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社會實踐研訓活動。此次活動緊密結合國家安全教育相關內容知識,讓師生們通過觀看歷史影像、參觀紀念館、祭掃烈士陵園等沉浸式體驗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國家安全的深刻內涵,凝聚“人人都是國家安全主角”的共識。
觀影憶往昔:在光影中觸摸歷史溫度
活動伊始,師生們在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多媒體廳觀看了紀錄片《一江山島戰役》,影片以珍貴的歷史影像和詳實的史料,還原了1955年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的壯烈場景,戰機轟鳴、炮火震天,解放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奮勇登陸,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不怕犧牲、團結協作”的戰役精神。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加軍艦”,從“土八路”到海天雄師,“周密策劃”且“執行得很好”的協同作戰讓美國人都“大為震驚”。這一戰,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有力反擊了墨跡未干的所謂美蔣《共同防御條約》,改變了臺海軍事斗爭形勢和敵我雙方戰略態勢。
回溯歷史,戰士們用生命守護國家安全;立足當下,即使身處和平年代,我們也絕不能放松警惕,而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國家安全,無時不在。
參觀悟初心:在文物史料中追尋精神密碼
走進紀念館展廳,銹跡斑斑的槍炮、泛黃的作戰地圖、烈士的勛章與遺書等百余件文物靜靜訴說著戰火紛飛的歲月。環形展廳以“戰前準備”“聯合作戰”等板塊鋪開歷史長卷。在“作戰沙盤區”,師生們通過光影技術目睹了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立體圖景。在“烈士遺物展柜”前,泛黃的家書、磨破的軍鞋、染血的勛章無聲訴說著犧牲與信仰。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的教材,是先輩用生命傳遞的“安全接力棒”,提醒我們和平來之不易,國家安全與個人命運休戚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從自身做起,關注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
祭掃寄哀思:在英烈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蒼松翠柏掩映下,一江山島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師生們列隊肅立,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集體默哀并重溫入黨入團誓詞,在豐碑之下叩問初心。“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誓言聲響徹陵園,激蕩著青年學子的赤子之心。
“幸得有你,山河無恙”。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青年學子不僅要銘記歷史,更要將“忘戰必危”的警示轉化為實際行動,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奮進力量,筑牢國家安全防線。
共話新擔當:讓國家安全意識融入青春血脈
活動結束后,師生們圍繞“新時代青年如何守護國家安全”展開熱烈討論。一江山島登陸戰不僅是一段軍事史,更是一堂深刻的國家安全課。當歷史遺跡成為活教材,國家安全意識便在潛移默化之中融入青春血脈。
國家安全沒有“局外人”,我們都是“主角”。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國家安全不是遙遠的“星辰大海”,而是近在身邊的“燈火人間”,唯有銘記歷史、居安思危,方能在時代浪潮中筑牢守護家國的精神堤壩,讓“國家安全,我的責任”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此次“尋跡”之旅,既是對一江山島登陸戰的歷史重溯,更是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時代呼應。當年輕的身影與泛黃的歷史影像在鏡頭前重疊,當“國家安全”從文件里的概念轉化為腳下的土地、心中的誓言,這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已然證明:唯有銘記來時路,才能走好前行路,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每一個“尋跡”的腳步,都是筑牢國家安全防線的堅實基石。我們不僅是歷史的“追跡者”,更是國家安全的“守護者”、國家安全的“主角”。讓我們攜手共進,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爭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堅定踐行者,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